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袁克文死后遗产仅有20元,家人无钱办丧,
TUhjnbcbe - 2023/1/23 17:23:00
北京治痤疮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越是牛逼的老爹,越容易养出离经叛道的儿子。

民国历史上袁世凯家族后代名人辈出,但是在民间名声最响亮的还要数袁世凯的次子,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

袁世凯一生娶了一妻九妾,膝下子女就有32人,袁克文是他在担任驻朝商务代表期间,与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所生。老袁纳妾,多多益善,在娶了金氏的同时,把两个陪嫁丫鬟也收入房中。

朝鲜王族出身的金氏,多少有些意难平。更让金氏欲哭无泪的是到了中国,面对老袁家莺莺燕燕的妻妾成群,她失去了袁世凯的独宠。年,金氏生下儿子袁克文,就被老袁过继给大姨太沈氏。

大姨太没有生育能力,乐享其成。可怜的金氏,因为母子分离而患上了心病,在袁世凯那里更得不到宠爱。大姨太得了儿子,对他十分纵容宠溺,这也导致袁克文从小养成了荒诞不经的性格,十五六岁就诗酒风流。

袁克文天资聪颖,但是从不认真读书。他有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本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毛笔字也写得风流俊逸。加上他继承了母亲的好皮相,生得玉树临风,袁世凯对这个儿子很是偏爱。

袁世凯有心培养他谋个一官半职,经常带他出去出入官场,结交大人物;平日里还让他代笔写信。但凡他上进一点,未来前途都不可限量。但是让老袁失望了,这个儿子不成器,不仅对仕途不感冒,而且热衷于和文人往来,低吟浅唱。

袁世凯是武将出身的莽夫,对文人那一套嗤之以鼻,久而久之也疏于对儿子的管教和培养。男人胸无大志,是堕落的开端。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袁克文就成了败家子,花钱如流水。

大姨太对他很是纵容,袁克文在外花天酒地,没有了钱就回家找她要。大姨太从不拒绝,这种近乎纵容的溺爱,让袁克文更加不成器。稍微年长,有沾染了吃喝嫖*抽的恶习。

风花雪月,他成了烟花柳巷、武馆戏班子的常客,甚至到最低级的“老妈堂”他也光顾,与里头的烟花女子结交,给她们赋诗填词。大姨太对此不加以管教,反而处处替他隐瞒,老袁公务繁忙,无所察觉。

看到儿子如此堕落,生母看不下去了,把他痛打了一顿,结果养母找上门来,两个“妈”差点打起来。沈氏扬言:“谁要敢在他父亲面前告状,我就和谁拼命。”

时间久了,袁世凯也听到些风言风语,但是谁让儿子的浪荡风流随了自己,也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有一次他带着儿子觐见慈禧,老佛爷的一番话让他突然意识到,是时候让儿子成家收心了。

原来慈禧初见袁克文一表人才,又才华横溢,有意指婚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但是袁世凯不傻,他知道那些接受指婚的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袁世凯是个官场老手,他担心生性放荡的儿子娶了帝王家的女人会给袁家招惹麻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也害怕上面借联姻之故在他身边安插“眼线”。这种手段,他在宫里见得简直不要太多。

于是袁世凯便以二子已有婚约在先,婉拒了慈禧的好意。从紫禁城出来后,袁世凯被吓得不轻,毕竟今天这番话可是欺君之罪。于是他赶紧吩咐手下,为袁克文物色对象。

知子莫若父,挑来选去,袁世凯最终为儿子相中了天津盐商刘尚文之女——刘梅真。刘梅真家境实力雄厚,相貌出众、知书达理,琴棋书画精通,书法也不错。外人看来,她与袁克文的结合俨然金童玉女。

志趣相投的两人,婚后度过了一段举案齐眉、红袖添香的夫妻生活。但是奈何袁克文浪荡成性,不久后他又在津沽、上海等地走马灯似的续娶了5个姨太太。有传言说他沾花惹草,没有名分的女人更是多达七八十个。

刘梅真自恃与袁克文感情笃定,一哭二闹三上吊,折腾不休,甚至还跑到了婆婆那里哭诉。直到她有一次偶然听到了公公袁世凯的话头:“有作为的男人才有三妻四妾,女人吃醋是不对的。”

刘梅真自知再闹下去,就是打老袁的脸了,慢慢地也就没了脾气。比起刘梅真的痴情,袁克文在女人堆里倚红偎翠,也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旷达洒脱。他把初恋送给父亲当小妾,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怎么一回事呢?

年,16岁的袁克文代父亲前往江宁处理事务。在烟雨朦胧的锦绣江南,他在钓鱼巷结识了一位名叫叶蓁的名妓,两人一见倾心,私定终身。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等到分别之日,叶蓁赠送了自己的一张照片给心上人,只盼袁克文莫失莫忘,早日归来娶她为妻。

事情偏就出了意外,待到袁克文回到天津向父亲袁世凯叩头请安时,这张照片竟从衣袖里掉了出来。袁克文害怕父亲责问他不干正事,于是谎称是自己在江南为父亲物色的美人,请父亲审查。

袁世凯一看照片,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喜上眉梢,连声称赞儿子,随即忙不迭地就找人远赴江宁下聘。袁克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既懊恼又伤心。

假戏真做,可怜的叶蓁就这样阴差阳错成了袁世凯的六姨太,做了袁克文的“六姨母”。初恋的夭折,给了袁克文不小的冲击,从此他越发放纵自己,一头扎进了女人堆里,只是不再付出真心。

年,他遇到了素有“民国第一才女”之称的吕碧城。他和吕碧城的这一段情缘,可谓是一段高山流水之恋。吕碧城是当年《大公报》的女记者,思想进步而且有才华,她写的文章豪放不羁,不输男子气概。

袁克文很早就听说了这个胆识与才气并具的奇女子,向往已久。年,秋瑾起义失败,英勇就义,吕碧城作为她的密友受到牵连,而官府抓捕她的公文却恰好落在了时任天津法部员外郎的袁克文手上。

18岁的袁克文虽然与吕碧城素未谋面,却心怀满腔正义。他钦佩这个女子慷慨纵论国事、积极投身社会的魄力,于是便找到父亲从中斡旋,帮助吕碧城化解了这次危难。

英雄救美,成为了这段传奇绝恋的开端。吕碧城虽比袁克文大了7岁,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

很快他们就从友情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男女之爱。遗憾的是,吕碧城虽爱慕袁克文,在内心深处却不能接受袁克文放浪形骸、流连欢场的本性。

眼见佳人无意,袁克文倒也睿智达观。两人各退一步,从此只是偶尔书信往来,饮酒聚会,做一对红颜知己。直到后来袁克文结婚,吕碧城自觉不妥,主动退出,两人的情缘也就此掐断。

除了女人以外,袁克文毕生追逐的,还有文艺。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觉得总统不过瘾,倒行逆施一心想当皇帝。老袁家的众多子女们都做起了皇子梦和公主梦,只有袁克文对此漠不关心,还甚至写下了一首规劝家人适可而止的“反诗”。

诗中有一句“绝令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反对帝制的人大加利用,报刊上大肆宣传“袁世凯儿子都在反对帝制”。

袁克定一直将弟弟袁克文,视他为继承皇位的竞争对手,见了这首诗,他兴奋得第一时间就跑到老袁那里告了弟弟一纸黑状。袁世凯大为不快,很快将袁克文软禁了起来,不许他与文人雅士来往。

后来袁世凯去世,袁克文怒斥是大哥鼓动称帝害死了父亲。兄弟俩又因为对父亲如何安葬问题发生争执,袁克文迫于大哥的势力,只能躲到上海,甚至连父亲的葬礼也没有参加。

当年的复辟闹剧,让袁克文逃难在外,他知道哥哥袁克定必然不肯放过自己。为寻求庇护,他加入了上海滩青帮,拜了辈分最高的“理”字辈人物张善亭为师,论辈分,他比叱咤上海滩的*金荣还大了一辈。

袁克文加入青帮第二年,就开香堂收了不少弟子,形成了不小的势力。但是当了大佬的袁克文对帮会的活动并不热心。他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收集古玩字画、吃喝玩乐的散漫生活上。

但是他的奢侈生活,需要钱来维持。袁世凯过世,袁克文独得两份遗产,但是这笔钱很快被他挥霍一空。落魄之际,张作霖和张宗昌都曾伸出援手,想要聘请他当高级顾问。

但是当官,袁克文没兴趣。以他的文采和名望,想要谋个一官半职太容易了,但是他却都婉拒了。早在父亲执掌江山的时候,他便不问*事,如今天下都不是自家的了,他更不屑俯首他人。

当然,官可以不当,饭还是要吃,好在袁克文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写字有个独到之处,就是不用桌子,把纸悬空,让人拉住两端,在纸上挥毫,笔笔有力,纸却无一破损,让人称绝。

在上海没有回家的路费时,袁克文便登报卖字。由于他名气响亮,字也确实写得好,慕名而来者很多,有时一天就能卖出四十多幅。

除此之外,袁克文还一度卖文撰稿。他通过给《北洋画报》写字,赚得不少,但是花得也快。这位昔日的贵公子对钱向来没有概念,有多少就花多少,等到没钱了才写上几个字。

袁克文后期居住天津,在那里重开香堂,收了百余名弟子,其中虽然也有洋行的高级经理,但是大多数都是下层人士。袁克文对他们一视同仁,赢得了众人的尊敬。都说高手在民间,袁克文和这些民间人士,也有不少好交情。

年正月,袁克文染上猩红热。本来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但袁克文耐不住寂寞,又跑到长期包租的民国饭店与一个叫小阿五的旧相好喝花酒,回家之后旧病复发,于3月22日当晚不治身亡,终年42岁。

袁克文死后,他的身上仅剩下20元钱,是徒子徒孙们出钱为他办的后事。当时的天津市长潘复与张伯驹也赞助了不少钱。

年3月24日,袁克文安葬在天津西沽与他的如夫人苏眉云、不久前去世的女儿家宜安葬在一起。风流一生的他,入土为安,丝毫不在乎身后的名节。

有人认为袁克文不思进取、虚度光阴,是典型的公子哥;有人却觉得他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左右,活出了人生真性情。

袁克文出殡那天,送他的人排了整整一条长街,葬礼队伍多达四千余人,上千妓女带着袁克文头像的徽章自发来为其送行,头系白绳,哭声不绝。

在袁克文之前,能让青楼女子如此牵挂惦记的,也只有宋朝的柳永、秦观一类文人骚客了。袁克文死后能有这种境遇,说明他在别人心里有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讲,袁克文至少并非他爹老袁那样的大奸大恶,他的风流无度,反而为那个不堪的旧世界平添了几分意趣。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克文死后遗产仅有20元,家人无钱办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