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代名医叶天士与ldquo白虎汤r
TUhjnbcbe - 2022/7/10 17:25:00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31.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其著作《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辩证的基础,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看看大神的一身医术是如何练就的。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有一天,一个村民找薛雪看病,薛雪诊查后,认为村民病已很重,已经无药可救。这个村民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往回走,刚巧碰上叶天士。叶天士为他诊脉后,认为他的病不是很重,叫他不用害怕,并开了几服中药。而这一切恰好被薛雪家人看到了,薛雪认为是小自己五岁的叶天士故意上门显露本事,让他难堪,在古代,欺上门来砸场子,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他一气之下,将自己家改名为“扫叶山庄”,自号“扫叶山人”。叶天士当时也是年轻气盛,听说后,就把自己书房也改名为“踏雪斋”,两家从此针锋相对,不相往来。

白虎汤,最早记载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一书。白虎汤问世以后,其良好的药效被历代中医奉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中医认为“白虎”是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因此,外感热病,清热泻火,当推白虎汤。

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却互相配合,在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本方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但实际使用中遇有脉数有力、高热、大汗、烦渴者即可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是一名民间谚语。据说这句谚语的来历与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医治母病有关。

传说有一次,叶天士八十高龄的母亲患病,虽经他精心诊治,但仍未能治愈。叶天士由此忧心不已,日夜坐卧不安。有一天午夜,他独自绕步庭院,细忖母疾,母亲自病以来,高热不退,“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而病者偏偏是自己年迈的母亲,平常又体弱多病,这次所得的病又非一般,如果下重药的话,又怕母亲身体承受不了,只好以不寒不燥的药为母亲治病。日复一日,母亲的病况不但没有起色,反而更加严重。

这“白虎汤”到底是何药物?为何让叶天士久久难下用药的决心?原来白虎汤的主要成分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清气热、泻胃火,适用于高热、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及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牙龈出血等症。由于该方属大寒之方,一般对老年人不敢使用,但若属以上适应症,应用往往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如果束手束脚,反会延误治疗。

正是由于该方是大寒之方,令为人之子的名医叶天士感到十分苦恼,用药久久举棋不定。叶天士听后顿悟,认为薛雪言之有理,几剂白虎汤下去,果然药到病除。叶天士亲自上扫叶山庄登门拜谢,并虚心求教,薛雪也大为感动,两人于是尽释前嫌,重归于好。

叶、薛两人不愧为医学大家,毕竟心胸坦荡,能不计前嫌。而这种不被个人恩怨蒙蔽,追求真理,以理服人的精神,也为后人称颂。

?THEEND?

科学调理,分型辨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名医叶天士与ldquo白虎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