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儿科健康科普出疹性疾病之ldquo
TUhjnbcbe - 2022/5/31 18:24:00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64419.html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临床表现:

临床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2、咽峡炎: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皮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病后第2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饮食:

(1)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来源:儿科

编辑:赵路瑶

初审:余洋

终审:胡春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健康科普出疹性疾病之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