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日,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新生。人们要保持情绪舒畅,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春分,人们开始春祭,也就是扫墓祭祖。首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然后扫墓。扫墓要先扫祭开基祖先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开基祖先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开始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私墓。
一.起居养生
.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春分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时期。因为此时万物都已经茁壮起来,也包括细菌。所以为了健康,注意环境卫生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可以喷洒一些杀虫剂。同时居室要保持干净和空气的流通。餐具茶具要及时清洗,餐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餐具。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可以在阳台养一些花草。
2.春分穿衣的特点:由于春分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不时有寒流侵袭,天气变化较大,雨水较多,甚至阴雨连绵。此时,要注意添减衣物,“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物,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3.春分时节早起很重要:春分前后“倒春寒”的气候,抑制了阳气的生发,形成“阳气郁”的气候与时空。在这段时间,人体内容易内热太过,引发腹胀、便秘、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耳鸣、睡眠不安等多种病症。春分后一直到小满,“气郁”的状态才能基本解除。所以春分之后不可睡懒觉、晚起床,以免抑制了体内阳气的生发。
二.饮食及中药养生
春分时节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以及药膳,如在烹调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等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在食用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等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适宜食材:茄子,豆腐,蒜,肌肉,生姜,牛奶等;
适宜食谱:乌鸡肉克,红豆00克,姜片适量,盐小匙,醪糟50毫升。红豆洗净后入清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沥干;乌鸡肉洗净,剁成块后略氽烫,洗净血水后捞出,过凉。锅中放入红豆、姜片和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乌鸡块煮沸后盖上锅盖,加醪糟,转中小火焖煮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2.适宜中药:知母,麦冬,豌豆,夏枯草,紫草,车前草等;
适宜药膳:豆腐克,粳米00克,胡萝卜50克,豌豆3大匙,盐适量。粳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小时;豆腐切小块;胡萝卜洗净,入锅煮熟捞出,切丁。锅内加入清水烧开,将粳米、豌豆、胡萝卜丁、豆腐块-起下锅,待再沸后,转文火煮成粥,加盐调味即可。此方有补益中气,祛病延寿之效。
三.饮食养生宜忌
.饮用牛奶需谨慎:牛奶不宜与果汁、醋、白酒、米汤、韭菜、菜花--起食用,在喝牛奶前后小时,不宜吃橘子。
2.食用豆腐须知: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但-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患者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
四.节气常见病保健法
春分是病菌活跃、传染病多发的时节。“春瘟"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发生在春天的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包括流脑、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流行病等。除了基本的疫苗注射外,还应该注意平时的预防。另外,春分时节很容易缺乏某些营养素,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儿童,此时如果营养跟不上,就会出现生长缓慢、缺铁性贫血、厌食等症状。
.营养素缺乏
预防方法
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日三餐,平衡膳食,保证吃好早餐,不偏食,不暴饮暴食。O辨证施治:医院去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在专业医师和营养顾问的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素,即缺什么补什么,切不可乱补-通,否则适得其反。
2.流脑
预防方法
a.接种流脑疫苗:5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接种流脑疫苗。
b.适量吃些大蒜:在每顿进餐时,吃上几瓣生大蒜,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
c.做到“一晒开”:因为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而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气等特点,因此要常晒衣服、被褥,同时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d.切断传染源:隔离患者,避免接触流脑患者。
e.偏方一:生石膏、板蓝根各20克,大青叶60克,生地、连翘、紫草根各30克,*芩8克。水煎服或鼻饲。适用于流脑。
f.偏方二:竹茹00~50克,加水毫升,煎至00~50毫升。生姜5克捣烂浸泡于竹茹汤中3~5分钟后去渣,加入氯化氨0.3~0.6克,鼻饲,6~8小时次,共2~4次。适用于流脑。
3.猩红热
偏方:绿豆30克,生地*、金银花各20克。将上述3药加水煎代茶饮,每日饮用3次。适用于猩红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