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春季
传染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哦。
01
常见传染疾病与预防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
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预防措施:
1
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聚集的地方。
2
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
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
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以口腔黏膜疹和手足(也可能是其他部位)斑疹、斑丘疹或水疱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痛、不痒、不结痂、消退后不留痕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
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
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
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
猩红热
是一种由化脓性(α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3-6月是猩红热高发期。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
防控建议
要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应每日做好教室、用具的清洁。
在高发季节,家长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