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仍较大,疾控君以疫情报告数据及相关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各重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近期动向及长期趋势,对市民提出本月防病提醒:
1.手足口病
感染高风险人群
5岁及以下的儿童。
疾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粪-口传播:接触或饮用被病*污染的食物或水。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接触传播:接触患病孩子的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毛巾等。
防病方法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清洗、消*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冬春季高发,容易在集体机构出现暴发。水痘虽在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但得了水痘后会感到瘙痒不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水痘患者自出疹前1-2天直至疱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病*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传染。带状疱疹患者可传染无免疫力的接触者,使之感染水痘。
预防: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过水痘疫苗后,多数人就不会再感染水痘,少部分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轻,出疹较少,发热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家长可以带1岁以上的宝宝至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
得病后:
感染水痘后必须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
3.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源为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后者分为病后携带者和健康携带者。病人伴有并发症可较长时间带菌。携带时间短者1周,长者数周或3个月以上,但无慢性带菌者。3-9岁儿童易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
预防: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做好晨检、午检、室内通风换气等工作,发现可疑患儿应请其停课、就医,并及时报告可疑的猩红热疫情。
●在猩红热高发季节、或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