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US#
春季幼儿传染性疾病(下)
麦希课堂三
疱疹性咽颊炎
—Herpangina—
///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好发于夏秋季,常见于3-10岁儿童,集中年龄是在幼儿园。
主要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与呼吸道感染相类似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多以突发高烧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体温上升至39-41℃;
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
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但需要继续隔离,期限为自发病之日起14天或皮疹结痂后7天。
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粪、口等途径传播;
接触了感染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口腔和皮肤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物品;
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及食物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
室内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引导幼儿勤洗手,病情高发期尽量少带幼儿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若发现幼儿有头痛、拒食等症状,及时就诊;
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高烧的患儿要多喝水,少吃多餐;
避免接触一些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疾的患者。若家中有人患病,对其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及时的消*处理。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usDiarrhea
///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即小于14天;持续性,即14-29天;以及慢性,即超过30天。
Infectious
Diarrhea
▼
主要症状:
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大便的性质可因不同的致病菌感染而差异很大。病情未能及时控制的患者,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幼儿,可能会伴随有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更为严重的表现,需格外注意。
主要传播途径:
大多数肠道病*感染是通过粪口传播;
饮食和水也可以传播肠道病*。
预防措施:
多喝煮沸的开水,不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食品;
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加强饮食卫生,蔬果洗净后再食用;
幼儿园及托育机构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Pneumonia
///
非典型性肺炎又称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团菌、立克次体、腺病*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因此把其成为“非典型”。
○Atypical
●Pneumonia
主要症状: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
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超38℃;
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
患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肺部体征不明显;
患病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
进入2-3周后,逐渐退热,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的恢复则较为缓慢,一般体温正常后仍需两周左右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在密闭的空间、人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引发聚集性病*传播。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确保生活场所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打喷嚏、咳嗽注意用手肘捂住口鼻;
避免去人员密集或相对密闭的地方,必要时佩戴口罩。
猩红热
ScarletFever
///
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
主要症状: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可分为3个时期。
前驱期: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升到39℃-40℃,伴咽痛、头痛、杨梅舌、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幼儿可有惊厥或谵妄的情况。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出疹期:大多数自起患病第1-2天出现。一般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会出现”杨梅舌”;
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脱皮一般持续2-4周。
主要传播途径:
猩红热的患者和带菌者是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室内进行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家中被褥勤晒,幼儿用具时常消*;
若家中出现猩红热患者需到院治疗或在家隔离,与患者有接触的人需要戴口罩。并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及时的消*处理。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