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小血常规,能成功推测出肚里有虫吗
TUhjnbcbe - 2021/9/10 15:44:00
包广杰

医院

前言

近日CCTV12法制频道《律师来了》栏目播出的一个案例《重生的烦恼》,讲述了张女士因为一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书开启了四年噩梦,后来这个事件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医院的医生告诉张女士“你没病!”,她的常规化验正常!血小板一点也不低!听到这一消息,张女士全家人震惊了,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医院复检,结果还是“没有病”。

因为这个案例涉及的是检验科的医疗纠纷,又是有关血常规检查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真实往事。

案例经过

那年,我刚20岁出头。一天,一名50多岁的样子的中医科女大夫,走进了化验室。她搀扶着老父亲,老人家七、八十岁的年龄,很瘦,有贫血貌。

女大夫要求给她的父亲检查血常规,她也怀疑老人家贫血,不过更想知道贫血的程度,她说,如果贫血得厉害,就要给她老父亲输血。

果然,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80g/L,我日记本中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还没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医院、医院才装备有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我当时给他使用的是沙利氏比色计测定——最手工的方法。

老人家的其他主要指标,比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可是在血涂片瑞士染色、手工白细胞分类时,发现他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10%,(正常参考值范围0.5%~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1嗜酸性粒细胞

案例分析

我马上回顾了一下教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

1变态反应:

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神经血管性水肿等。

2某些皮肤病:

如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

3某些寄生虫病:

如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4某些血液病: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5其他:

如猩红热、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结合我和这名女大夫交流:老人家是农民,有赤脚下田劳作的习惯,加上他的贫血情况,我考虑寄生虫感染,于是首先建议他做一个大便的常规检查。

我当时也考虑做一个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绝对指计数正常参考范围:50~×/L),但是那个年代,手工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很费事,试剂配置、存放有条件、时间限制,医院当时规模小,这项检查很少见,需要临时配置试剂,所以,就没有去做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结果,粪便常规化验结果显示:钩虫卵多见。

▲图2钩虫卵

这名女大夫千恩万谢,因为她开始是不情愿让她父亲化验大便的,可能是她认为没有必要,她高资深医生被我毛头小伙子指挥,她脸面抹不开(现实中这种人还是有的),还可能,她感觉不好意思,大便脏啊,她又是本院老人,我们又不好意思让她缴费。所以她是被我“动员”以后,才带着她老父亲留取了大便。

几天后,她兴奋地找到我,老人家打虫成功,排泄了十几条10公分左右长的虫子。

几个月后,她带着气色很不错的老人家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到5%,粪便常规没有找到虫卵。女中医大夫笑逐颜开,我也非常高兴!

总结1

检验人员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不要怕自找麻烦,特别是碰到疑问的地方,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要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放过任何疑点,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放手去做”的科研精神,才能做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甚至是一些意外的“惊喜”。

2

一般都是临床指导检验,很少有检验能够指导临床的,然而这个案例却表明了:检验是能够指导临床的(其实,这方面同行报道的例子还很多)。

记得我曾经和我的年轻同事,交流的时候说,我说我们检验人,如果能把本专业业务搞精通,就可以当临床医生这方面的老师了,我们是医疗队伍的侦察兵,但侦察兵提供、分析出的有价值的情报,有时候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战局,当然这个战局是治病救人。

3

要充分认识血象复检的重要性。

血涂片镜检的确非常重要,二十多年前,血涂片瑞士染色,手工分类白细胞,那是检验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但现在随着高科技、现代化、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很多年轻的检验人员不会看血涂片镜检,一些老同志也在淡化、遗忘。我亲身经历过的这个案例中,如果没有认认真真去做血涂片染色镜检,就不可能发现,也就不可能推测出老年患者的钩虫感染。

每个实验室都制定有血象复检标准、尿沉渣复检标准,但不是每个人都严格按照标准做到的。

诚如,郑大一附院岳保红主任,在转发了《重生的烦恼》这个案例后,发表看法说:这个“患者”近四年的就诊过经历中,只要有一次按照“CBC自动检测血象复检规则41条”进行涂片镜检,就会纠正之前的错误结果,可是一次都没有“复检”。

热衷于购买最高端的检验设备、更热衷于庞大的流水线,机器都有合格证、工作人员都有资质,但就是不按“检验操作流程和规则”来,如同买的是奔驰豪车、也有驾驶证,但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不出交通事故才怪呢!这是身边的案例、惨痛的教训,如果不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官司”也许会真的来了。

4

一些老中医,特别是偏远地方,医院的老中医,仍然不太注重血液的实验室检查,虽然这和中医固有的思维体系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和某些中医大夫个人的思维定式和行医习惯有关,作为一个检验人,特别是检验科的管理者,要多和临床交流,多和中医大夫交朋友,让他们了解检验科化验检查的必要和重要性,以实现实验室资源最大化共享。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小血常规,能成功推测出肚里有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