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害怕飞沫传播肺炎,你需要了解一下病菌的传
TUhjnbcbe - 2021/8/17 9:40:00
点击上方蓝字
  尘粒: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


  粉尘: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亚微粉尘: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炱:燃烧、升华、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


  雾尘: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


  滴。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


  烟: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包括雾尘和炱,粒径为0.01?1微米。


  化学烟雾: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未燃烧的煤尘和高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也称伦敦型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所形成,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


  煤烟: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粒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粒径为0.01?1微米。


  煤尘:烟道气所带出的未燃烧煤粒。


  粉尘由于粒径不同,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特性也不同,如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飘浮在空中,称为飘尘,其中10?0.25微米的又称为云尘,小于0.1微米的称为浮尘。而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则能较快地沉降,因此称为降尘。

通常来说,粒径在7-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鼻腔,4.7-7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咽喉,这一阶段还是可逆的,人体可以咳出来;但到了3.3-4.7微米时,颗粒物就要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在2.1-3.3微米时,颗粒物可以进入中支气管;在1.1-2.1微米时,颗粒物进入支气管末端;在1微米以下,也就是说PM1,就要进入肺泡血液,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富含大量的有*、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超细颗粒物,极易被吸入肺内,沉积在肺泡里。拜全国流行的灰霾天所赐,原本生僻的PM2.5,这两年家喻户晓。其实,在空气中还有比PM2.5更小的微粒,比如粒径小于1微米的PM1。别看个头更小,但它比PM2.5更为可怕。因为它不仅能够通过呼吸道轻松“黑客”侵入人体,甚至能潜伏到我们的血液里不难想象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对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害怕飞沫传播肺炎,你需要了解一下病菌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