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疫情防控仍面临新的挑战。为确保广大家长、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安全,切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特致信全体家长和师生:
1.多宅家,不聚集。切断病*传播途径,减少相互感染几率。即日前学生及家长原则上不出泗洪(含节假日),确有非常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需报备班主任经学校批准,经批准后方可外出。不接触中高风险地区回洪人员,如有接触,要向班主任和学校上报备案。
2.勤洗手,讲卫生。洗手是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请按照“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洗手,用流动水不少于20秒进行清洗,特别是外出后、吃饭前、上完厕所一定做到讲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3.多通风,勤消*。居家时,注意做到通风顺畅,可根据天气每天定时通风最少两次,并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不乱堆乱放、乱扔垃圾杂物。
4.戴口罩,防传染。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发热、流感症状的患者。出门时一定要佩戴正规的口罩,做好预防,降低感染风险。注意用过的口罩,不随意丢弃。
5.体有恙,即就诊。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禽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史、类似病例接触史等情况。
6.强营养,多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多休息;注意饮食清淡有营养,吃熟食;和家人、孩子一起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7.常测温,勤检查。每天早晨按时检查孩子身体情况,给孩子测体温,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刻就医隔离,谨防病*传染。
夏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夏天是各种传染病、腹泻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做好抗疫防暑的同时,也要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防治措施: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专家提醒公众注意,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夏秋季在霍乱疫区内或去过霍乱疫区,若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就诊,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做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防治措施: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若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患者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
防治措施: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
编辑
马旺审核
吴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