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登革热、感染性腹泻、猩红热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易发季节。
0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7月份为高发季节,学龄前儿童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2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及其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各种细菌病*容易滋生,加之食品加工保存不当,大量冷饮摄入等共同导致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做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03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引起。
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04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山东省每年均会有登革热输入病例发生,由于我市有白纹伊蚊的分布,所以输入性病例可能引起本地传播。
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灭蚊。
(1)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室内外的小型积水容器,家养水生植物应隔3-5天换水洗瓶,水培植物最好改为土培。
(2)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时,应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外露皮肤喷、涂蚊虫驱避剂,住宿处要有纱门纱窗,尽量避免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
总体来说,要预防夏秋季传染病,关键要保证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
个人卫生要搞好
1.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
3.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滋生蚊虫的周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配备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
4.要及时和全程接种有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食品安全要牢记
1.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污染的食物。
2.吃剩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
3.尽可能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感染。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多次冲洗,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最重要的一点请做好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第91期
撰稿
张丽
编辑
袁润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