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季,气温和湿度升高,各种细菌病*容易滋生,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进入高发季节。现向大家宣传夏季传染病相关知识,以做到家园配合共同防控。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居多。
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2.细菌或病*性腹泻病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主要有肠道病*、轮状病*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防治措施
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四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3.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少年多发。主要症状为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
防治措施
在疾病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或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防治措施
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
5.水痘
水痘伴有轻度和中度发热,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和躯干;最初皮疹为强烈瘙痒性的红色斑疹,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24~48小时内疱疹内液体变得混浊,且皮疹出现脐凹现象,当最初疱疹结痂后,躯干和肢体又出现了新的皮疹;水痘严重者还会累及口咽部、睾丸、眼睑等部位。一般出疹期持续2~4天。
防治措施
为预防水痘,家长可自愿接种水痘疫苗。平时勤洗手,勤洗澡;家庭应备“84”消*液,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就诊;应避免健康儿童和发病儿童接触,发病儿童家长也应主动告知其他儿童和家长。
6.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
防治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患病幼儿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切断传播途径。
接种疫苗。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
7.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疱疹咽峡炎常见于1-7岁儿童,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夏季为高发季节。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传播,感染性较强,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常常会引起同游玩的孩子一同发病。除了咽峡部疱疹外,常常伴有高热、咽痛、头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等。
防治措施
传染性结膜炎
该病常常突然出现眼部烧灼感,疼痛、眼皮红肿、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双眼充血、甚至出现眼睑肿胀等。
传染性结膜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注意卫生是预防的重点。
防治措施
小儿结膜炎的预防措施中,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应切断传播途径。不用患儿的毛巾、手帕、洗脸盆、学习用具等。接触患儿眼睛或物品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双手,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杜绝用手揉眼的不良习惯。小儿眼炎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新生儿出生时被产道内的细菌病*感染,外伤、过敏。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并发结膜炎。但引起小儿结膜炎最常见的还是不卫生,要引起注意。
温馨提示
●当您的孩子不来园时要及时向班级老师请假并告知原因。
●一旦孩子疑似或者被确诊为某传染病请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以便幼儿园做好在园幼儿排查及消*隔离,并严格按照传染病隔离制度在家隔离。
●患传染病医院的健康返园证明方可复课。
一切为了孩子,愿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恒大棕榈岛京华合木幼儿园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