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了,又到手足口病高发期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手足口、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疾病进入流行期,特别是手足口传染病处于高发期,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医院及时治疗。
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01为什么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有母传抗体,大部分有保护,发病数比较少,但是如果6个月以下得了手足口病也是重症的比例比较高的。由于6-12个月龄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由于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高年龄组要高,所以EV-A71疫苗优先接种6-12个月龄的儿童,可以早期预防。
02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比如说感染了EV-A71,又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能是由于CV-A16或CV-A6引起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03手足口病有没有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了,是EV-A71型的灭活疫苗。这个疫苗主要针对EV-A71型的,因为它引起的重症和死亡比例较其他肠道病*高很多。注射这个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交叉免疫。所以说,并不是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手足口病。
如何降低传染风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1.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医院。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6.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剂进行消*。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
由于肠道病*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剂,如84消*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
1.粪便:可用84消*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毫克/升含氯消*剂溶液擦拭消*,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剂浸泡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
家长注意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留家治疗时,家长应做好:
1.家长须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行为,孩子发烧、长口疮和手掌心、脚底或臀部出现红疹时,家长应尽早陪同他们向医生求诊。
2.由于手足口病是传染性疾病,在孩子上学,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每天检查孩子。孩子一旦受到感染,应留在家中。
3.患上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水泡未彻底干掉之前,应留在家中。患儿在这段期间应避免同其他儿童接触,直至康复为止。家长不应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患病的儿童在完全痊愈之前,不应该上学或去托儿所。
4.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的细菌感染。
5.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医院救治。
6.家庭做到使用消*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进行消*,对奶具、餐具煮沸消*。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我园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除日常的晨、午检工作,早、中、晚幼儿的体温测量外,还加强了日常班级的消*工作。
预防手足口,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和努力,望家园共同配合,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图文:网络
编辑:刘倩
审核:孙茂华李苗苗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