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伽师县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措施
TUhjnbcbe - 2021/7/11 1:05:00

专家

解读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部分传染病如水痘、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水痘及预防措施

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危害性: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妊娠期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传染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预防措施: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

二、手足口病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预防措施: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三、细菌或病*性腹泻病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主要有肠道病*、轮状病*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01

细菌性痢疾及预防措施

病因:外感时邪疫*,内伤饮食不洁。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危害性:1、瘙痒明显,为阵发性。2、痢疾的自由活动导致治疗难度的增加,且传染性极强也可导致群体痢疾的发病。传染性:①接触传播。②食物媒介传播。③水媒传播。④蝇媒传播。预防措施:1、针对传染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痢疾的传播和流行。2、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当食用生蒜瓣;亦可用马齿苋、绿豆适量,煎汤饮用。3、患者须适当禁食,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02

伤寒及预防措施

病因:由伤寒杆菌造成危害性: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即而发热、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耳鸣、耳聋、手舌震颤等,腹胀是最突出的症状,脉搏相对缓慢与体温上升不相称。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传染性:1.水源传播。2.食物传播。4.媒介传播(主要是苍蝇污染食物所致)。预防措施: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全程治疗,严格管理。从事饮食业人员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带菌者应调离饮食服务业工作。搞好粪便管理,特别是病人粪便要用漂白粉进行消*处理。在伤寒流行地区开展伤寒疫苗预防接种,从而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病人,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03

感染性腹泻及预防措施

病因:由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寄生虫和真菌等。危害性:出现腹胀、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致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传染性: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等)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控制细菌繁殖、高温杀菌、蔬菜应妥善保存、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不可过量、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保养正气。

四、猩红热及预防措施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

五、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措施

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预防措施: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

六、流行性出血热及预防措施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我省的传染源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背纹仓鼠,家栖的褐家鼠、小家鼠等。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发热病人高烧可至40℃,持续3—7天。典型的出血热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预防措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应以科学防鼠灭鼠、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为主,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治疗强调“三早、一就、三把关”,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关。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伽师县疾控中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学习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伽师县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