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夏季传染病
进入五月下旬,伴随着气温的升高,我们即将迎来炎炎的夏季。各种细菌会随着高温的来临也开始旺盛的繁殖,特别是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原体抵抗力较差,要注意做好预防的卫生保健工作。
我园向家长朋友们温馨提示,注意以下几种幼儿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01
手足口病
1.病*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预防措施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02
细菌或病*性腹泻病
1.病*介绍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主要有肠道病*、轮状病*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2.预防措施
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等进行消*。专家提醒,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03
猩红热
1.病*介绍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2.预防措施
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幼儿园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
04
流行性腮腺炎
1.病*介绍
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2.预防措施
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
05
水痘
1.病*介绍
水痘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2.预防措施
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水痘减*活疫苗(简称“水痘疫苗”),一般接种后2周左右才能起到保护作用。预防,就是要避免和病*接触,所以尽量不要和患者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以免被对方飞沫中的病*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挤鼻涕后)要立即洗手。
06
红眼
1.病*介绍
红眼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火眼”,以结膜充血、有脓性和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常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初期为眼部发痒、异物感,随着病情发展可伴有烧灼感、畏光和流泪,夜间常有黏液性分泌物粘着上下眼睑和睫毛。夏季孩子们常去玩耍的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是重要的传染地,极易造成爆发流行。
2.预防措施
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公共场所毛巾、手帕、脸盆,对孩子的玩具也要经常清洁、消*,有接触史的小儿最好用抗菌素眼药水预防性治疗。
增强疾病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卫生。相信在家园共同配合下,可以有效预防夏季传染病的发生。清城区第二幼儿园愿与您为孩子保驾护航,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部分图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