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高星星
高大夫育儿科普课堂高星星医生
孩子口吃(结巴),这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郁闷和烦恼,最近有好几个家长咨询我相关问题。其实儿童语言障碍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口吃,据统计:在学龄前儿童中,多达约8%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或多或少的“口吃”现象。而在这8%的孩子中,又有约1%的孩子会持续到成年。以下就孩子口吃相关问题,做一期科普。此文谨献给那些因孩子口吃而纠结、郁闷、烦恼的家长!孩子口吃(说话结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语言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人在频率上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其实每个人的言语流畅度都会随着我们的内在感觉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微妙地变化,例如在焦虑、紧张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偶尔“语塞”或者“吱吱呜呜”,而这种流畅度的变化在小孩子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有时,口吃现象还伴随着面部肌肉紧张、快速眨眼、说话时做出口型却没有发出声音等。也有很多家长把口吃的原因简单的认为是:模仿口吃的人说话导致的。其实并不完全是。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用模仿来解释口吃,是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具研究发现孩子发生口吃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已有学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关,但是基因导致口吃这一假说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如果父母、直系近亲属在幼年时有口吃现象,那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口吃。当然,遗传仅仅是一种倾向,并不是父母有口吃就一定会遗传给孩子。②.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神经生理异常,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口吃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口吃康复的比例高于男童,大约11-12周岁后,男孩与女孩发生口吃的比例增大至约4:1。③.肌肉的协调:一些孩子讲话时在发声肌肉运动的先后次序上不协调,会导致言语不流畅,这好比是学走路的孩子如果肌肉不协调就会绊倒或跌倒。④.心理原因: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反应等可造成口吃。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⑤.环境和情绪压力:当孩子出现说话不流畅时,难免带来负面的心理压力,而他们越想避免言语不流畅,负面反应也就越多……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在开始说话时,压力、担忧和紧张情绪越来越多。⑥.疾病引起:如儿童颅内感染、头部外伤以及换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有概率导致口吃。孩子口吃需要立即进行干预吗?
75%的儿童可以通过能力成熟而口吃自愈。口吃是否需要立即进行干预,需要参照以下情况,如果孩子有以下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需要引起重视,由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测试和评估,然后决定是马上进行系统性地干预矫正,或是继续密切观察。
①.发生的年龄较晚:如果孩子的口吃发生在三岁半之前,那么他在六个月之内摆脱口吃的几率就很大。反之,则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持续较长的时间:如果孩子口吃的持续时间超过6-12个月甚至更长,那么他不经过干预摆脱口吃的几率会比较低。②.男孩比女孩更不容易摆脱口吃:口吃在男孩中比女孩常见得多,而且更不容易在不经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好转。③.其他原因导致的语言发育落后或言语/语言障碍,例如语音错误、说话很难听懂或在理解指令上有困难等。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口吃?
首先对于孩子口吃,家长必须要科学而理性的认识:既不能讳疾忌医、回避问题,更不宜心急如焚、火冒三丈。对于家长来说,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一疾病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首先,孩子口吃绝对不是他们故意为之。其次,如果年龄稍大的孩子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口吃,那么家长不应忌讳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自己的主观感觉,理解口吃给孩子带来的烦恼,很可能会减轻言语交流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反过来对缓解口吃有所帮助。此外,家长还可以多鼓励孩子自理和自立、避免过度保护、培养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⑴.营造轻松平等的亲子关系、保证充足的亲子时间。⑵.多陪伴孩子读绘本或讲故事。⑶.家长自己适当放慢语速同孩子讲话,而不是反复提醒孩子“慢点说”。⑷.需要等待等孩子说完了家长再回应,不能打断孩子说话,需要耐性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方式上。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