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蛰”,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藏也”,《尔雅·释诂》则言“蛰,静也。”“蛰”本来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指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到了冬季,动物就开始伏藏和安静下来。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常见身体问题
惊蛰之后,阳气徐徐上升,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上火。由于阳气上升,部分素体阳气偏盛的人在容易出现火热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等。
第二,失眠、头痛、眩晕。在人体五脏与四季的相应中,春天属于木,对应肝脏。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因此,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肝气欲升而不得升,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抑郁、焦虑、失眠等现象。二是肝阳升而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在春季,临床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升高。
第三,传染性疾病增加。万物复苏,细菌、病*滋生,传染性疾病增加。在过去疫苗接种不广泛时,乙脑、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积发病,现在虽然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消灭,因此春季依然要谨慎。
惊蛰养生要点
《*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里的“养阳”,不是温补阳热之品,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行为、精神调摄等,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活跃。
按照《*帝内经?素问》的阐述,在惊蛰节气,我们的睡眠、运动、衣着、精神状态等,都要有相应变化,以促进阳气生发、肝气舒达。
一是睡眠适度减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倡,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以顺应春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的变化,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
二是适度增加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疏泄。早起配合运动,能够有效预防春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发病。
三是多食绿色蔬菜。绿色属木,与肝脏相应,荠菜、茼蒿、薄荷等绿色蔬菜既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热,防止春季火热上炎。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类,麻辣火锅也要少吃。
四是注重精神调养。《*帝内经》强调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以调摄精神状态。
四季堂妇儿国医馆春季养生攻略
小儿推拿
春天是少年儿童生长增速的关键时期,在3~5月的3个月中,儿童身高增长值等于9~11月3个月身高增长值的2~2.5倍。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春季进行小儿推拿是很不错的选择。
疏肝理气
如果感到自己肝气郁结,不妨来四季堂妇儿国医馆,让专家为您把脉辩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出药方,通过中药调养的方式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
常见疏肝解郁的中药材有香附、青皮、香橼、佛手等,中成药有逍遥散、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丸等。
保丽宝泰荣誉出品
?-/
?客服
?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