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紧急提醒福建已报告63例登革热病例出现
TUhjnbcbe - 2021/4/5 20:38:00

福建省卫计委昨天通报:

截至8月4日18:00

我省共报告63例登革热病例

34例本地感染病例均分布在福州市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厦门疾控近期发布的传染病风险中

登革热输入风险等级较高!

省卫计委介绍,今年,东南亚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上升,我省持续有输入性的病例报告。全省目前报告的63例登革热病例中,输入性病例29例,其余34例本地感染病例均分布在福州市。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引起的急性病*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世界每年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2感染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恶寒,剧烈性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三痛”,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厌食。

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

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3登革热可以治疗吗?

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登革热灭蚊是关键

登革热是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可防可治蚊媒传染病,防控登革热最关键的措施是灭蚊。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出疹等症医院就诊。

在环境改造方面,做好封、填、疏、排、清很重要: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在环境处理方面:

一是要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

二是要冲刷河道水闸;

三是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

四是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

五是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如果出现登革热症状,请及时就医!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张珺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梁辰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紧急提醒福建已报告63例登革热病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