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
猩红热病人取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检测到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猩红热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可给予适当物理降及药物降温,忌用冷水或乙醇擦浴。猩红热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状石蜡,有大片脱皮时嘱患儿不要用手强行撕脱,须用消*剪刀剪掉,以防感染。与猩红热病人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中*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为特征。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常用的各种消*剂均可将其灭活。病人和帯菌者是中*型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中*性痢疾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初级护师
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以Na+、CI、HCO3-等为主,其中Na+占阳离子总量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细胞内液以K+、Mg2+、HPO42-和蛋白质等离子为主,K+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小儿水代谢的特点有:水代谢旺盛、不显性失水多、消化液分泌吸收量大、肾调节能力差。常用的非电解质溶液有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于配制各种混合液。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氯化钾溶液有10%氯化钾溶液和15%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溶液静脉点滴。重度低渗性脱水患儿应首先给予2:1等张含钠液。4份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构成的混合溶液,其张力为2/3张。口服补盐液(ORS)配方加水ml配制后张力为2/3张。口服补液盐(ORS)的成分中电解质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肺炎合并腹泻的补液原则与婴幼儿腹泻相同,但补液量按计算的3/4补充。患儿,频繁呕吐多日,不能饮食,出现脱水、低血钾,补液时家属心切,私自将补液速度加快,发生了高血钾。此时治疗应选用葡萄糖酸钙。患儿,1岁,因呕吐、腹泻、食欲缺乏造成重度低渗性脱水,估计累积损失量应为~m/kg。用2:1等张含钠液对休克患儿进行快速扩容时,静脉输入的时间在30~60分钟。主管护师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中,CO2潴留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临床中瞳孔表现为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跳呼吸骤停患儿,临床中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对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现场急救时,遇牙关紧闭而不能张口或口腔有严重损伤的患者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主要适用于抢救婴幼儿。对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实施人工呼吸时,呼吸的频率为婴儿20次/分,儿童15次/分。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心肺复苏给药途径为静脉或气管内注射。促进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心脏复跳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只有出现深昏迷、瞳孔散大等指征,且进行了30分钟以上的心肺复苏者才可在心肺复苏无效的情况下考虑停止心肺复苏。脑完全缺血超过4~6分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可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应积极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的脑复苏过程中,6小时内可用纯氧,6小时氧疗浓度不应超过60%。为了进一步丰富健康类学习资源,我们特别邀请行业内专家或者教材编委对《执业医师》四类,《执业药师》两类,《执业护士》,《健康管理师》和《生殖健康咨询师》进行授课,并设置个性化班型,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浏览导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