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她14岁嫁杨虎城,丈夫去世后她养育六个孩
TUhjnbcbe - 2025/7/20 17:0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晨夕

年2月7日,在古老的西安城,有一位老妇人走完了她风雨坎坷的一生。让人意外的是,这位老妇人没有参加过革命,也并非军人,但是她去世后,却被安葬在烈士园。

其实,这位老妇人的身份并不简单,她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第二任妻子---张蕙兰。

杨虎城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分别是罗佩兰、张蕙兰和谢葆真,不过和罗佩兰、谢葆真相比,张蕙兰显得默默无闻。

作为杨虎城的原配夫人,罗佩兰曾随杨虎城南征北战,两个人的感情也很深厚,而作为革命伴侣,谢葆真更是杨虎城人生中的贵人,不但为他生儿育女,更主动陪夫幽禁十年。

但张蕙兰则不同,婚后她更多时间是留在老家赡养婆婆,她的一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恰恰是这种默默无闻,成就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年,张蕙兰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的一个中医之家,她的父亲张养清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十里八村的病人都会请他就诊。

张蕙兰十岁时,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生病了。她丈夫早逝,儿子杨虎城又在外奔波,只能独自一人来到张养清的药铺看病。

张养清帮她开了几副药,之后让张蕙兰送到杨家。张蕙兰乖巧懂事,每次去送药都对杨母很关心,还会叮嘱她要注意身体。

杨母看着张蕙兰,语气悲凉地说:可惜了,我只有一个儿子,还整日地在外奔波,要是有个像你这样一个女儿,那就好了。

张蕙兰回到家后,就将杨母的话跟父亲说了,张养清听后突然有了想法,他早就听闻杨虎城为人仗义,胆识过人,如果俩家能结成儿女亲家,岂不是美事一桩。

于是,张养清就来到了杨家,问杨母意见如何?

能有这样一个乖巧孝顺的儿媳妇,杨母自然高兴。就这样在杨虎城不知情的情况下,双方父母就定下了这门亲事,其实此时的杨虎城早就和罗佩兰成婚了。

年,杨虎城负伤回家治疗,才知道母亲私自做主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起初杨虎城怎么也不接受,他和罗佩兰感情深厚,压根就没有再娶的打算。

杨虎城一再推辞,并直言:做偏房对张蕙兰不公平。

可张养清却不在乎,还说宁为君子做小,不为小人做大,而杨母早就认可了张惠兰,杨虎城又是一个孝子,万般无奈下,他同意和张蕙兰成婚。

这一年,张惠兰才14岁。

(杨虎城和儿女)

这是名副其实的包办婚姻,一对新人没有丝毫的感情基础。成婚后不久,杨虎城就回到了军营,张蕙兰则留在家里,替夫行孝,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

虽然刚结婚就分居两地,也知道丈夫在外早有妻子,但张蕙兰没有丝毫的怨言,她只告诉丈夫:你放心去好了,家里有我呢。

杨虎城一走就是三年。年,因舟马劳顿,军营生活压力大,环境恶劣,罗佩兰不幸染病,此时她正身怀六甲,为了安全起见,杨虎城只能将她送回老家调养身体。

这是罗佩兰和张蕙兰第一次见面,虽然张惠兰没有读过书,但她深明大义,见到罗佩兰后主动叫姐姐,吃饭的时候主动照顾所有人。

都说二女共侍一夫,一定会争风吃醋,但罗佩兰和张惠兰没有任何的敌意。杨虎城回军营后,张惠兰细心地照顾罗佩兰,怕她动了胎气,还主动倒洗脚水。

在张惠兰精心照料下,罗佩兰顺利生下一子,取名为杨拯民。

(杨拯民)

生下儿子不久后,杨虎城来了一封家书,此时他不但被军阀排斥,还染上了伤寒。罗佩兰看过信后,决定去陪伴杨虎城,不能让他一个人孤独度日。

为了安全起见,张惠兰亲自将罗佩兰母子二人送到了榆林,安顿好一切后,张惠兰又主动退出,她说:母亲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得回去照顾她老人家。

就这样,刚团聚两日张惠兰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试问哪个女子不希望陪伴在丈夫身边,但张蕙兰对杨虎城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只要丈夫平安,她愿意放弃夫妻团聚的机会,为他分担解忧。

那个年月,压根就没有太平日子。年,吴佩孚率领十万大军围困西安。敌人为了逼迫杨虎城,还放出风声四处搜寻杨母。

最初,杨虎城让罗佩兰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老家,带领一家人转移,但罗佩兰旧病复发,最终转移的任务就交到了张蕙兰手中。

为了保护一家人安全,21岁的张蕙兰带着一家老小开始了四处逃亡的日子,他们吃尽了苦头,甚至几天几夜没有吃的。

危急关头,张蕙兰只能化妆成乞丐,将家人隐蔽在安全的地方后,她开始四处乞讨,这才使一家人保住了性命。

如果没有张蕙兰,也许杨母和杨虎城的两个儿子就会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不幸的是,在逃亡过程中罗佩兰病情加重,年10月病逝。

临终前,罗佩兰握着张蕙兰的手,虚弱地说:惠兰,我死后两个孩子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将他们抚养长大。

张蕙兰一边哭一边说:姐姐,你放心,以后我就是他们的娘。

得知罗佩兰去世的噩耗,杨虎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老家,办完了妻子的丧事后,杨虎城突然深感心力交瘁,觉得自己无用,竟然有了隐居的想法。

张蕙兰看出他的意思,突然悲痛地说:你明明打了胜仗,却败给了自己,原以为你是个军中豪杰,没想到这么不争气。

张蕙兰的一番话,让杨虎城非常惭愧,同时也让他做出了重新出征的决心。虽然张惠兰不识字,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但她同样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和魄力的女子。

年,杨虎城再度前往西安,为了让他安心打仗,张惠兰坚定地说:娘和孩子有我照顾,你放心去吧!

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张惠兰心里有些落寞,她又何尝不希望和丈夫长相厮守,做一对平凡的夫妻,但国恨家仇在,丈夫身负重任,注定不属于自己。

从此后,张蕙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年迈的婆婆、罗佩兰留下的两个儿子,都需要她尽心尽力地照顾,她的生人似乎从来都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整个杨家。

年10月,杨虎城成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此时他身边又多了一位女子,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谢葆真。

张蕙兰带着婆婆和两个儿子也来到了西安,但识大体的她并没有争风吃醋,当时杨虎城和谢葆真生活在一起,而她则带着老人孩子生活在另一处公馆。

其实,哪个女人喜欢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丈夫的,张蕙兰也如此,只不过她并不想让丈夫为难罢了,至于心里的苦也只能她自己吞咽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此时,她和杨虎城已结婚十年,因聚少离多,加上杨虎城对她感激大于爱情,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但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西安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因为放了蒋介石,杨母一气之下病倒

当时情况混乱,杨虎城无暇顾及家里,张蕙兰既要料理家中大小事,又要侍奉病中的婆婆,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杨拯仁。结果孩子患上了猩红热,因为耽误治疗,不幸夭折。

和别人共享一个丈夫,张蕙兰忍了,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张慧兰也挺过来,但唯一儿子的病逝,彻底击垮她了。

当时,张蕙兰有些精神混乱,杨虎城也痛苦不已却毫无办法。更无奈的是,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也就意味着家里的一切又要交给张蕙兰了。

身为他的妻子,张蕙兰没有得到爱情,也没有得到太多的温情,就在她最难熬的时候,丈夫也不能陪在身边,这是她的悲剧,也是她的宿命。

据说临行前,杨虎城深深地给张蕙兰鞠了一躬,哭着说:惠兰啊,我要走了,我对不起你啊!

张蕙兰只是不停地哭,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此时她也不会想到,这一别夫妻一辈子都没有再见面。

这次杨虎城出国考察的时间并不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回国抗日,不成想刚下飞机就被扣押,之后妻子谢葆真带着儿子杨拯中也深入虎穴。

至此,杨虎城的故事结束了,他被蒋介石幽禁了十二年,最终惨死在特务手下。

杨虎城不在的日子,张蕙兰再次挑起大梁,照顾一家老小,她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当年,谢葆真在出国前将四个女儿留在了母亲家,可是他们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年迈的谢母无力抚养四个外孙女,只能将他们送到张蕙兰身边照顾,这样家里就有了六个孩子。

除了抚养丈夫的六个孩子外,杨虎城的弟弟和弟媳早年病故也留下了两个孩子,张蕙兰就将他们接到家中,也给他们当娘。

张蕙兰身边有八个孩子,那会日子非常难熬,但她还是将他们一个个抚养长大,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

年,杨母因病去世,张蕙兰又替丈夫送走了母亲,虽然杨母养育了杨虎城,但儿子南征北战,一直是张蕙兰在身边尽孝,这份恩情,人间少见。

年,杨虎城和一双儿女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张蕙兰耳中,她悲愤欲绝,一病不起。虽然自从结婚后,丈夫对她更多的是感激和敬重,但于张惠兰而言,丈夫就是她生活的动力和全部的精神支柱。

如今这个柱子轰然倒塌,她的天也塌了。

当时张惠兰才44岁,但养家糊口的重担和失去丈夫的打击,让她一夜之间操劳了很多,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一样。

但她还是拄着拐杖为丈夫挑选了一块墓地,她整整买了7亩的墓地,旁人不解,张蕙兰哭着说:除了虎城,还有一双儿女、秘书一家、葆真….

她是如此的善良,哪怕心情已经跌落到冰点,还惦念着所有人。

年,国家追封杨虎城将军为烈士,他的墓地也改为杨虎城烈士陵园,正式由政府管理。

张蕙兰虽然没有走上战场,也没有参加革命运动,但她替夫行孝,养育了丈夫的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在她的支持下,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在邓颖超的提议下,张蕙兰成为了陕西省历届政委,她的善良和淳朴受到了百姓和国家领导人的爱戴和尊重。

年2月7日,张蕙兰因病去世,终年88岁。

张蕙兰弥留之际,向儿女们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可以安葬在丈夫身边,只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

儿女们含泪说:娘,您当然有资格。

生前没有和丈夫实现白头到老的夙愿,死后终于可以和丈夫团圆了,张蕙兰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张惠兰是贤妻良母的楷模,她孝顺、贤惠、心善,如果没有她,杨虎城又怎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呢?

杨虎城的军功章里,有一半是张蕙兰的功劳,而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善良和坚强,也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原创首发,抄者必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14岁嫁杨虎城,丈夫去世后她养育六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