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拍案故事风水杀人
TUhjnbcbe - 2025/7/15 10:51:00

《大清律例·术士妄言祸福》规定,阴阳术士不许妄言国家祸福,但不禁止他们推算星命来算卦,因此就有许多算命、风水先生活跃在城市农村之间。迷信就是着迷的相信,一旦相信,便会是当局者迷,往往会毁掉一生,甚至酿成人命。

古代俗话说:“穷算命,富烧香,不穷不富讲阴阳”。这句话描写古代社会的俗态,可以说是入木三分。那时候的富人,知道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不应该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总是嫌美中不足,有的怕自己寿命不长,也怕子孙人少不能够富延数世;也有的怕疾病缠身,更怕神鬼报应;虽然是事事如意,但总觉得不是十全十美,所以到处烧香拜佛,希望神仙佛祖接了他的香火,就如他们到官府打官司行贿一样,能够得到偏袒,保佑他们万事如意。说也奇怪,无论贫富,都相信风水,而风水先生号称能够沟通阴阳两界,阴看坟地,阳看住宅,因此也称“阴阳先生”。

我们不能够否认风水对人们生活品质的影响,比如说所住的地方青山绿水,风景宜人,居住者心情自然舒畅;若是前有大粪池,后有垃圾场,整天蚊蝇成团地拥向家中,能够有好心情吗?如果风水先生都按照人类生活舒适去构建清新的生活环境,是不会给人们带来祸害的。然而,许多风水先生是以骗钱为业,妄言祸福,挑拨离间,那可害人不浅,甚至酿成人命。

此案发生在清代乾隆初年的江苏南京,有位叫林三大的木匠,在城里开个木匠铺,生意还算可以,虽然不能够说锦衣玉食,却也是一家大小生活无忧。本来林木匠可以好好地生活,但他有个嗜好,就是相信风水,到处请风水先生来看本家的风水。在风水先生的巧舌如簧的怂恿下,林木匠的铺子今天改门脸,明天换招幌,后天又将家里的摆设东挪西移,几乎没有一天消停,弄得生意都做不成了。

这一年春天,林木匠的父亲死了,安葬当然要选个吉地,林木匠便找来风水先生陆炳秋,请他来选吉穴,希望能够利子孙、旺家门。陆风水先生拿着个罗盘,东西定位,选择一块自己亲朋的荒山,谈明价钱,要比平常的墓地多几倍钱,陆风水先生也乐得从中赚上一笔钱财。林木匠所求的是兴旺家门,再贵也肯出钱购买。于是陆风水先生摆弄罗盘,进行定穴,如何决定墓的方向,又用洛阳铲在地上穿孔,取出土来算定吉凶,便开始挖坑将棺材纳入墓穴,然后封土树碑,栽上松柏树木,丧礼也办得很隆重。林木匠没有安葬父亲的悲痛,却为这块吉地暗自心喜,回到木匠铺,还大摆酒席,宴请街坊四邻,丧事办得比婚事还热闹。

谁知道安葬了父亲,林木匠并没有得到好运。先是新生的小儿子不满三个月,便得了猩红热而夭亡了,后是大儿子都已经10岁了,竟然得天花病卧床不起。这个林木匠迷信,也不延请医生,请来几个巫婆跳神驱鬼,到寺庙进香求取些香灰给儿子服用,这如何治得了大儿子的病?没过半个月,大儿子也一命呜呼了。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刚刚安葬了大儿子,二儿子也得了天花病,这回请了医生延治,还是没有治好,耽延两个月,还是命归西天。那个时代,天花病几乎是不治之症,还传染,一旦得了,就看病者自己的造化了。

安葬了父亲,竟然三个儿子都死了,林木匠便怀疑陆炳秋这个风水先生所言不准,便又请来一个名叫杜荣梅的风水先生,请他看看自己到底犯了什么忌讳而使家门不幸的。“同行是冤家”,同行有一种妒忌心理,既害怕同行超过自己,又不愿意同行抢先,所以总是千方百计贬低对方,借助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在关键时刻打败对手,以获得自己的利益。杜风水先生当然不想让别的风水先生占先,于是煞有介事地讲:“令尊的坟墓定是方位不正,所以妨害子孙,孰不知令尊之墓今在何处?”

林木匠便把陆风水先生勘测墓地,说能够旺家门的事情告诉杜风水先生。杜风水先生一听,突然脸色大变,连声说:“不好,不好!”转身便要离开。林木匠见此,急忙拦住杜风水先生问有何不好?

杜风水先生煞有介事地讲:“陆炳秋这家伙哪里懂得什么风水?只不过骗骗别人的钱而已。孰不知到他将你父亲的坟墓定在坎位上,《易经·坎卦二十九》云:坎为水。你父亲的坟墓是不是建在水边?这可是行险用险的下下卦呀”。林木匠说:“是建在临江的地方,陆风水先生说,目睹长江奔腾水,恰似财源滚滚来。长江水岂有枯竭的时候?不枯竭岂不是象征子孙兴旺?”

听到此,杜风水先生连呼:“大误,大误!岂不知坎卦象书中讲:一轮明月照水中,只见影儿不见踪。愚夫当财下去取,摸来摸去一场空’。这非但不能够旺子孙,如果你父亲的坟墓不迁移,恐怕你们家将来会断子绝孙的,你一生忙碌,即便挣上万贯家私,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听到此,林木匠脸色极为难看,内心也十分沉重,便向杜风水先生请教破解的办法。杜风水先生见林木匠入套,便讲:“若要破解,须有两策。一是将你父亲的坟墓迁往山阴县,另寻吉地;二是状告陆炳秋风水杀人,让官府把陆炳秋法办了,才能够与你消灾祈福。

不知你意下如何?”对于迁坟,林木匠是可以言听计从的,但把陆炳秋告到官府,他却犹豫了。本来嘛!当时常言道:“一场官司一场火,任你好汉无处躲”。不论你家多么富有,旦碰到官司,花钱还是小事,旷日持久的官司会搅得你心神不宁。见到林木匠犹豫,杜风水先生说:“到县衙门告状,当然是官司难缠,你不如写个禀文给县太爷,探探县太爷的口风,如果县太爷认为陆炳秋有罪,自然就把他法办了,你花的钱也不多”。什么是“禀文”呢?

禀文属于非正式公文,也不必存入公文档案备案,办事也有回旋的余地。杜风水先生不想将凭据留在官府,所以不让林木匠写状纸,而是使用这种类似书信一样的禀文,到时候也有退步,也不至于与陆风水先生对簿堂。林木匠手艺虽好,但哪里会写什么禀文?其实杜风水先生早就有备而来,便把自己事先写好的禀文交给林木匠,让他呈递给县太爷。这江宁府上元县的县太爷可是有名的人物,就是乾嘉三才子之一的袁枚。乾嘉三才子即张船山、赵翼及袁枚,而袁枚居于首位。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中进士,又考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从翰林院出来,历任江苏溧水、江浦、沭阳、江宁、上元(今南京)等地知县。也许是恃才傲物,始终没有再升官,所以不到40岁便辞去官职,在江宁小仓山建筑“随园”,在那里作诗写文交游天下名士,世称随园先生。袁枚接到林木匠的禀文,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援笔写下批示。

因为禀文是非正式状纸,袁枚却以正式公文来批,先是指斥林木匠,要弄清楚自己的三个儿子,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风水。如果是死于疾病,和风水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说陆风水先生将你父亲的阴宅安放错误而导致你三个孩子接连死亡,你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听从杜风水先生的安排,去把祖坟方向改一改。陆先生用什么方法杀了你的儿子,你就用什么方法去杀陆先生的儿子,本县决不会追究。问题是杜风水先生那么博学多才,能决人祸福,定人生死,为什么杜风水先生家还死人呢?你延请杜风水先生看风水,你家就不死人了吗?没有这个道理嘛,你应该醒悟才是,不自省乃怨天尤人,风水一事,本来就是无稽之谈。

我要是给你讲风水不可信的学问,那就太高深了,谅你也听不懂,跟你讲些通俗的吧!你看看本县内有谁家荣枯富贵,生老病死是靠风水得来的,如果有好风水,那些风水先生早就会选择最吉祥之地而率先占据,他早就应该为宰相、为督抚了,为什么到现在风水先生还贫困潦倒呢?这就是你所谓的风水,实际上都是骗人之说。为什么自己不查明白,还敢投禀文到公堂,想从本官身上讨个说法,好吧!本官就给你个说法,如果有病就看病服药,如果死亡就随便择地埋葬,姓陆的风水先生靠不住,姓杜的风水先生更靠不住。如果听信我的话,你“妄入人罪”的禀文我就不追究了,如果以后胆敢再提风水杀人,本官定然重惩不贷。批完林木匠,袁枚尚不解气,决定对这两位风水先生进行处罚。

杜荣梅信口开河,妄造是非,著即提案严惩,以儆效尤。

对于后言祸福的杜风水先生,采取抓获到案,进行严惩的办法。那么按照什么法律进行惩罚呢?如果按照《大清律·礼律·祭祀·禁止师巫邪术》条例规定:妄言祸福煽惑人民者,可以处以绞刑。要是按照《大清律·刑律·诈伪·诈教诱人犯法》的规定:这种设计用言的教诱行为,是按照“不应重律”予以杖八十。袁枚不想把事情闹大,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把此案了结,当然予以杖八十的处罚,因为这是在县太爷权限范围可以决定的刑罚。对于陆风水先生的判罚是:

陆炳秋借风水惑人,敛钱骗财,亦不能恕。姑念尚无实绩,从轻勒令改业。如再违抗,一并重惩。

清代法律并不禁止风水先生及算卦先生,而他们骗些钱财多是为了谋生,所以一般状告风水及算卦先生骗钱,地方官多不受理,顶多是将原被告申斥一番,因为毕竟是愿打愿挨。因此袁枚仅让陆风水先生改业,再也不能够从事看风水的行业了。有人会问,为什么两个风水先生处置不一样呢?就是因为杜风水先生挑拨词讼,而陆风水先生仅是骗钱,前者扰乱社会秩序后者毕竟还是信者自信,并没有强行让信者听从风水之言。既然事涉官司也就不能不给些处罚,那么勒令改行,也算是打掉他的饭碗。

袁枚的批词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风水之事本来是不可迷信的事,若说风水杀人,岂有证据?对林木匠的开导,也是有理、有力、有节,揭示了风水先生骗人的伎俩。本来嘛!如果风水先生知道某处阴宅可以使人当官发财,什么他们没有当官发财呢?自己贫困潦倒,靠嘴皮子谋生,能够为别人升官发财出谋划策,却解决不了自己的贫穷问题,如何可信呢?理说得不错,但不能够揭穿风水先生的骗局,也就不能教育信服者,风水先生依然有骗人的市场。在这一点上,就不如一些久经事故的老知县了

与袁枚太守同时期的江南某县,有位姚知县,历任几届县太爷,对宦海世情看得很透。姚知县所在的县里有一名道士,自称前知年,后知载,为人看风水算命。如果说前知年,学习些历史,还能够略知一二,若说后知载,显然是骗人,但本县民人对道士坚信不移,都称他为“活神仙”。那些延请道士来说祸福的人,即便是倾家荡产也不后悔,还纷纷为其传名,说道士算得如何准,连附近的州县都带着重礼来求道士驾乩扶鸾,每天人声鼎沸,弄得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道士四处游行。姚知县一是担心民众聚集为乱,二是怕百姓误了生活,三是可怜无知人倾家荡产,便心生一计。

有一天,姚知县说母亲想请道士算命,便派人去请道士到县衙来推算。县太爷来召,道士如何不高兴,便欣然而往。而追随道士的人们,一听连县太爷都信道士,更是欢欣鼓舞,纷纷跟着道士来到县衙。

看着道士前呼后拥地来到县衙,姚知县也不拒绝,让围观的人在大堂门前站立,自己虔诚地请道士在大堂就座。让手下的人上茶之后,姚知县便问道士:“大仙师,知道我请您来干什么吗?”

道士说:“太夫人有事召见我,所问的事,贫道早已经知晓,不然何敢后知载呢?”

姚知县微微一笑说。“不用讲什么载的事,你知道我马上想干什么吗?”道士登时语塞,姚知县便说:“谅你也不知,本县是请你来吃笋烧肉的!”说罢,传令左右将道士从堂上拽下,命令皂隶打道士屁股板。打完之后,再问:“你知道本县还打你不打?”

道士说:“青天大老爷开恩,一定不会再打了”。

姚知县说:“你不是知道未来事吗?说不打了,我偏打你!”于是又让衙役再笞臀,之后再问:“你知本县是否再打你不?”道士此时哪里敢开口?只好听姚知县教训:“你说你知道未来事,为什么我打你,你却不知道?你妖言惑众,罪至于死,本县故念你误触禁令,所以不予深究。你马上离开本县,不允许逗留”。

说毕,令手下人将道士驱逐。大堂前观看的人目睹这一切,便纷纷传言道士算卦不灵,是骗人的。姚知县的一顿板子,使这些所谓的神仙露出本来面貌,围观的百姓也就再也不相信有什么神仙,显然要比袁枚的说教更有效。

1
查看完整版本: 拍案故事风水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