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视角下的猩红热治疗与预防
TUhjnbcbe - 2025/7/3 12:23:00

01猩红热的基本介绍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及全身性猩红皮疹。这一病症在冬春季尤为常见,令家长们感到担忧。每年冬春交替之际,气候变得温暖潮湿,为细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病原因及方式

猩红热,其临床特征明显,包括发热、咽峡炎以及全身弥漫性的鲜红色皮疹。在疹子消退后,患者常会出现明显的脱屑现象。此外,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可能因变态反应而面临心、肾、关节等器官的损害风险。猩红热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皮疹因红疹毒素产生。

△发病特征和症状

猩红热是一种全年都可能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在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尤为显著。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特别是5至15岁的儿童更为易感。猩红热影响儿童,常见症状包括高热、皮疹和脱屑。

02猩红热的治疗和预防

△西医治疗方案

青霉素治疗猩红热的推荐剂量为每日2.5万至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持续7至10天。若青霉素过敏,则推荐使用红霉素作为替代,剂量为0至50毫克/公斤体重/日,分四次口服,疗程为7至10天。对于出现脓毒并发症的患者,抗菌素的使用应持续至病灶完全治愈。通常,患者需要隔离7天。若出现化脓性并发症,则应隔离至该并发症完全治愈。在此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增加饮水量。建议采用流质饮食,对于大龄儿童,可使用温盐水进行口腔含漱,每日数次。病后2至3周,应进行尿常规检查,以监测是否存在肾损害或其他并发症。同时,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根据不同病期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等治疗方法。邪侵肺卫(前驱期)的病程,短则3至小时,长则2至36小时。在此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以下症状:突然发热,伴随头痛和畏寒,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皮肤潮红,隐约可见细小红点,如同锦纹,舌质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浮数。针对这一阶段的症状,中医治疗主要以清热利咽为主。常用的方药包括银翘散加减或解肌透痧汤。

邪入气营(出疹期)的病程,大约持续3至7天。在这一阶段,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高热,体温可达到39℃至0℃,伴有烦躁不安和口渴引饮。咽喉部位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并出现白色渗出物。皮疹呈现猩红色,弥漫全身,按压时颜色消退,同时伴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周出现苍白圈,舌质绛红,舌苔起刺,脉象洪大而数。针对这一时期的症状,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和清气凉营。推荐的方药包括清瘟败毒饮与黄连解毒汤的合用。

肺胃阴伤(疹后伤阴、脱屑期)的病程阶段,随着热的逐渐消退,咽痛症状有所减轻,但唇部仍感干燥,患者显得倦怠。此时,面部和颈部开始出现细屑状脱皮,并逐渐蔓延至胸背和四肢。在皮疹严重的部位,可见大片的脱皮现象,特别是手足底部更为明显。通过观察指尖与甲边的脱屑情况,可以追溯诊断为猩红热。患者的舌质呈红色,舌苔少津,脉象细数。针对这一阶段的症状,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养阴清热生津。推荐的方药包括沙参麦冬汤与增液汤的合用。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猩红热,仅仅依赖药物治疗和增强自身抵抗力是不够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传染源,并确保个人和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

03专家介绍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位专家邱晓,他在广医院儿科担任副主任医师。他擅长治疗小儿热带传染病,同时精通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热带传染性疾病及儿童肿瘤等。特别在小儿出疹性疾病的诊疗方面,他拥有深厚的临床经验。邱晓医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传染病及热带疾病。邱晓的出诊时间为周一至周日的上午、下午及夜诊,地医院门诊部一楼B。希望这些信息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视角下的猩红热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