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爱中修行
TUhjnbcbe - 2025/6/29 17:22:00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有点标题党。

其实,今天想说的是胡因梦的书——《生命的不可思议》。

胡因梦曾被称为“宝岛第一美女”,其美貌程度从这两张和林青霞的合影中可见一斑。

这本书是她的自传。我买了有三年,之前也读过一遍,却没有太多印象。只记得,她父亲和母亲感情不和,父亲和情人一起住,并且很早就去世了;她母亲一直和她住到36岁,充满控制欲的母亲让她又爱又恨;书里还回忆了和几段感情包括李敖。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段关于胡因梦和母亲关系的话——

“她长期以来的对母亲的怨恨,全是因为自己拒绝成长的结果。实际上,她早就该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从来只是自己拒绝面对现状、改变一切的借口罢了。”

这番原生家庭无罪的话触动了我。其实,何止是对原生家庭的恨,对所有人的恨和愤怒,哪个不是自己拒绝成长而甩出去的锅呢?

我重新翻看了一遍这本书。

这次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亲密关系中的修炼。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她曾经也没有办法处理好这一切。渴望过、失望过、受伤过、愤怒过、纠结过、逃避过、放弃过。在一次次的激烈冲突中,反观自身;一次次的自我和解中,走向成熟。

对她影响比较大的四段关系——

1母亲的悲剧

胡因梦的外祖父是天津的一个县长,外祖母是续娶填房,她的母亲念小学的时候外祖父又纳了一个妾。母亲从小见惯了女人的明争暗斗和争风吃醋。十四岁的时候,全家感染猩红热。这场猩红热夺走了三个同父异母兄弟的性命。父亲由于过度悲痛,第二年也去世了。剩下一屋子的女人,擅写文章的母亲,小小年纪便担起为母亲写状子、打官司、争家产的重任。

童年不安全感的累积,使得母亲性格中有很强的掌控倾向。

她的父亲本姓瓜尔佳,属于满洲正红旗贵族。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直和姐姐相依为命。帅气的父亲和聪慧的母亲相遇,就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刚开始还是恩爱过一些日子的,父亲还找高人医好了母亲的病,生下了胡因梦。但后来两个人的性格冲突越来越大。母亲对物质有强烈的掌控欲,而父亲这位没落王孙对面子和尊严的需求又总是远远超过物质。

母亲无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响,太过控制和斤斤计较,无法给予对方需要的爱;而父亲喜欢逃避问题,无法理解和包容她,更无法治愈她;两人的性格桎梏导致两人终成一对怨偶。

父亲后来长期和情人住在一起,母亲和女儿共同生活三十余年。在父亲死的那一天,“我的释怀多于哀恸,回到家里我把父亲的死讯告知母亲,老母用高度的意志力压下了三十多年的恩怨情仇,面无表情地走进自己的卧室。半夜里从她的房间传来了断断续续类似梦呓的咒骂,我从床上爬起来有点不安地走进她的卧室。她矮小的身躯在超大的床上缩成了胎儿形状,整个人不能控制地颤抖着,僵硬干涩的嘴里不停地咒骂:‘你这个老鬼……你总算死了……我活得比你长……我赢了……’我没有干预她的宣泄,默默地把门带上,心里怀着上一代的生死之恨,孤独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母亲在临走之前的某天晚上曾经拉着我的手,要我务必在她未来的碑文上刻下‘扶孤守节’的历史记录。这意味着她一生的痛苦不能不得到一些肯定。”“火化之后……管火葬的人很惊奇地捡了几颗彩色的舍利花交到我受众。他说他在火葬场工作了二十五年,只看到少数的几个人烧出了舍利,以他的经验来看,这是长期禁欲之人才有的结晶。”

她的母亲是悲剧的。

一个充满控制欲的人,大部分时候是因为,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人生。她以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快乐,来捍卫传统的价值观,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她眼看这母亲的悲剧,势必也暗暗发誓不要这样的人生。

2与母亲

父亲去世后,胡因梦建议母亲将父亲的抚恤金交给父亲的情人华阿姨,对她多年来对患病父亲的照顾表示感激。母亲口头答应,心里却并不打算把钱转给那个她认为“破坏家庭的女人”。这引发了母女两人激烈的冲突。胡因梦把对母亲半生的怒气都一吐为快——

“你一生都在麻将桌上,毫无建树地混了一辈子,却总是骑在别人头上。”

“你的一生都活在恐惧和自保中,这已经够惨了,还要把心里的恐惧投射到你下一代的身上,处处设限,让人家无法自在,无法快乐。”

“钱是解决不了你的痛苦的。你的问题根本不在钱多钱少,最重要的是你太没有爱了,既不懂得爱别人,也不懂得爱自己……”

她像训女儿一样足足骂了她一个小时,母亲一言不发地听完她的话,第二天就把钱汇给了华阿姨。想必来自最亲的人的这些话,是句句戳中要害,是最痛彻心扉的。不然的话,母亲不会在临终前的一些日子,断断续续地向她叙述了一些往事,希望她能了解多年以来他的心中为什么没有爱。

母女俩四十年多来的掌控、叛逆,想要爱而又无法相爱的矛盾,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中,逐渐化成了一股母女连心的融合感。

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是她守在身边。“那一刹那,我觉得眼前的一股强悍无比的生命力突然从这个现实次元消失了,在茫然中,我心底深处压抑了数十年对母亲的爱突然如泄洪一般再也止不住了。我在母亲的耳边低语:妈妈!回来吧!回来做我的孩子,让我们学会真心相爱。”

她终于完成了与母亲的和解。

3与初恋

也许是不愿再重复的母亲的悲剧,胡因梦一直喜欢掌握恋爱关系的主动权。和母亲相反,她总是那个主动离开的人。

初恋男友Don是个外国人,“有一股哀伤而敏感的诗人气质,被动、寡言之中带着一份自保的警觉性,如果话题投契他会打破被动倾向,展现出高妙的自嘲与幽默。一向有点霸道的我,只有这样的柔软的劲道能使我臣服。”

他们之间的感情太过浓烈,短短三个月的分离冷静期,几乎让她崩溃瓦解。她的内心逐渐产生了自保机制。

“人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上,怎么可以连站都站不稳了?这样的缘我宁愿不要。”

为了不再受伤,她把一个应该再发展下去的关系逐渐给扼杀了。

对于这段感情,她自我分析,“Don和我的关系有一种神入的品质,不用言语便能深入于对方的心灵。如果我们能放弃自保,说不定可以两忘。然而多年来我们一直徘徊于真爱的门外,不愿接受它的鞭笞与试炼,因此我们的人生始终是纪伯伦所说的四季不分、欢笑无法全然、哭泣也不能尽兴。我们唯恐惊扰到意识底端的幽冥,唤醒了那些沉睡的鬼魅;我们宁愿压抑和闪躲,也要维持虚假的平静。当一个人无法彻底面对内心的真相时,上瘾症便逐渐形成。”

这里内心的真相,就是内心的恐惧,也就是自保的根源。

4与李敖

关于胡因梦与李敖,坊间的八卦已经很多了。李敖有段话特别有名,“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一定是胡因梦。”

这段话太诗意了,如果你看过胡因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你会发现李敖的诗意来自对她的不了解。对于李敖来说,胡因梦一直是他浪子的梦,一辈子没有从梦里醒来。而胡因梦早已从“侠义才子梦”中抽离,认清楚了人性的多面性。李敖的攻击,她也能释怀——

“十几年后,当我的健康因剖腹产和畸胎瘤而坠入谷底时,李敖开始在他的节目和著作中不断地对我攻击,令我不禁增生一份心理上的洞见——仇恨的背后永远有相反的情绪,好像他还是难以忘怀或仍然在恐惧着什么。我一直没机会让他理解我在这段姻缘中的心理真相,这似乎是我对他的一种亏欠和未竟之责。但愿这一万多的剖白能够让他清楚——‘只有恨的本身才是毁灭者’。所有对他人的攻击与不满是基本上毫无杀伤力的。这股力量在过程里伤害的只有自己。人即使拥有再多无知的支持者,终场熄灯时面对的,仍然是孤独的自我以及试图自圆其说的挣扎罢了。”

这次旧书重读,让我觉得很惊喜。就像你认识那么多人,但却不知道和一个人内心的真正链接,会在何时何地发生。

我佩服她能够这么勇敢地剖白,甚至有点感谢她能写出这本书。我以为美丽的人儿痛苦都比我们普通人少,却原来上天给每个人都设定了生命的结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

促使她走出结界,超越她母亲的,是真实面对内心的勇气。

生命是一场修行,“找不到路的时候,真诚是唯一的道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爱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