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是一位爱国将领,在日本不断加大对中国侵略的关键时机,面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杨虎城和张学良毅然做出了反击。
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在中共和全国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不过,蒋介石一直心存报复之心。
他先是把杨虎城送出了国,不让他参加抗日战争,在国外的杨虎城受不了国内水深火热而自己在国外无所事事的状态,毅然回国,只是刚一回国就被蒋介石的特务抓住,被囚禁10年之久。
蒋介石在败退之际将杨虎城将军、他和谢葆真的两个孩子、秘书一家全部杀害。谢葆真已先于杨虎城牺牲。
只是,鲜少有人知道,谢葆真并不是杨虎城唯一的妻子,杨虎城的背后还有一位一直默默无闻的妻子,她被称为“无名英雄”。
这位伟人背后的女人叫张蕙兰。
年,杨虎城将军的遗孀张蕙兰在西安病逝,在弥留之际,张蕙兰向儿女们提出了一个“违规”的请求,儿女们悲痛的表示他们一定会尽力完成这个遗愿。
当他们将这个请求报告给陕西省政府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这个请求确实是“违规”了,他们紧张的等待着,谁知陕西省政府很快就批准了这个请求,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惊喜。
张蕙兰提出了什么“违规”的请求?为什么陕西省政府马上就批准了这个“违规”的请求?
包办婚姻
严格来说,张蕙兰和杨虎城是老乡,他们都是陕西省浦城县孙镇人,两家仅相距10多公里。
张蕙兰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家里开着一个小药铺,家里清贫,所以张蕙兰从小就很懂事,她没有读过书,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药铺里忙活,整理整理药材,送送药什么的,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的娘家就在孙镇,在杨虎城从军离开家之后,孙一莲就经常回家陪着自己父母,时间长了,思念儿子,相思成疾,孙一莲就去张家药铺拿药,一来二去,和张家父女就熟悉了起来。
张蕙兰的父亲看她一个人也不容易,有时她不方便来,就让张蕙兰把药煎好给孙一莲送去。
孙一莲看着张蕙兰这么乖巧懂事,很喜欢她,经常和她聊天,慢慢的孙一莲就有了让张蕙兰做自己儿媳妇的想法,一次,孙一莲不经意的问起张蕙兰愿不愿意做自己儿媳妇,谁知张蕙兰二话不说就连连点头。
原来,杨虎城打当地恶霸的事情在邻居中已经流传开了,张蕙兰也听说了,她对这个一心报国,有胆识,有智慧的杨虎城早就芳心暗许了,如今孙一莲一提,正和她的意。
这样孙一莲就和张蕙兰父亲口头给他们定了亲。
在年,杨虎城一次回家探亲时,母亲和他说起了这桩婚事,杨虎城表示拒绝,因为他已经和自己的初恋罗佩兰结婚了。
但是孙一莲已经习惯了张蕙兰的照顾,心里也早就认定了这个儿媳妇,而张家也不介意杨虎城已经有一个妻子的事情,杨虎城是有名的孝顺,最终他同意了这桩婚事。
当时张蕙兰还不到15岁,还小,所以两人在当时只是先定了亲,还没有结婚。之后,杨虎城就继续外出打仗,罗佩兰在外面陪着他,家里就由张蕙兰照顾着。
年,张蕙兰已经15岁,杨虎城再一次回家时,就由孙一莲做主,两人正式结婚。
默默无闻的奉献
结婚之后,杨虎城和张蕙兰就一直是相敬如宾的状态,杨虎城对张蕙兰没有感情,但是由于她是母亲看重的人,所以对张蕙兰也有足够的尊重。
这之后,张蕙兰在家继续照顾孙一莲,而杨虎城就外出打仗,只是让张蕙兰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等来的人却不是杨虎城,而是杨虎城的另一个妻子罗佩兰。
此时的罗佩兰已经怀孕,杨虎城考虑到罗佩兰在自己身边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还随时面临着危险,就做主将罗佩兰送回老家,让张蕙兰帮忙照顾。
对于这个安排,罗佩兰心中是很担心的,因为从事实上来说,她和张蕙兰都是杨虎城的妻子,是情敌和竞争的关系,在来的一路上,她都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想象着面对张蕙兰可能的各种情形,以及在每种可能的情形下,自己该如何面对。
在罗佩兰第一次见到张蕙兰时,她很拘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张蕙兰,反倒是张蕙兰大大方方的把她请进屋,亲切的对她嘘寒问暖。
罗佩兰没想到张蕙兰如此大度,她心中的不安也烟消云散,此后和张蕙兰的关系就如同姐妹一般,在张蕙兰的精心照顾下,罗佩兰顺利生下了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
不久,得知妻子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的杨虎城欣喜不已,他写信回家,希望可以见到自己的妻儿。
罗佩兰也想像丈夫分享她的喜悦,只是当时他们距离杨虎城驻扎的地方很远,一个人带着刚出生的孩子走那么远,是很危险的。就在她思虑怎么过去的时候,张蕙兰主动提出自己送他们过去。
就这样,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断断续续的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到了杨虎城的驻地,罗佩兰心中愧疚,主动诉说这一路张蕙兰对自己和孩子的照顾,杨虎城听了很感动,他邀请张蕙兰可以在此多待几天,就当歇歇脚。
张蕙兰非常懂事的说:“不了,不了,这到处打仗的,不安全,我得回去照顾娘了。”说完马上就离开了。
两年之后,罗佩兰再次有孕,由于身子虚弱,这次直接病倒了,杨虎城心中焦急,在三原县东里堡买了一处宅子,用来安顿罗佩兰,不久,罗佩兰生下了一个女儿杨拯坤。
不过由于罗佩兰一直以来身体就没有养好,又接连生了两个孩子,这次生完女儿后就直接病倒了,经医生检查,竟是肺结核,这种病当时是会传染的,无奈之下,杨虎城又把刚出生的女儿送回了老家,让张蕙兰帮忙照顾,张蕙兰二话不说就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
用我们目前的观点看,张蕙兰真的是很辛苦,而且这对她似乎并不是太公平,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和爱的人在一起,自己一直守着家,可是这个家从来也没能等到过她心中的人啊!
但是那个时候的张蕙兰就是个封建社会培养出的传统女性,她甘之如饴,并且觉得自己可以为这个名义上的丈夫操劳是一种幸福。
幸?不幸?
年,杨虎城在西安与军阀对峙,双方胶着不下,军阀苦攻不下,气急败坏,就将主意打到了杨虎城在老家的妻儿老母身上。
他们派出大批特务去杨虎城老家抓人,好在张蕙兰敏锐的觉察到镇子里的形势不对,先一步带着老母,两个孩子离开了老家。
就差一步,不然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张蕙兰虽然没读过书,但是确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她很支持杨虎城在外打仗保家卫国的行为,从来不耽于儿女私情,也没为自己没能得到杨虎城的爱而有任何怨言。
这边,张蕙兰带着老母和孩子去到了罗佩兰那里,事实上,她也没其他地方可去,在罗佩兰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罗佩兰就让他们马上继续转移,她的身体此时已经很不好了,她把小女儿留下了,送到了邻居家。
10个月,整整10个月,张蕙兰一个女人带着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不断奔波,辗转,或者更准确叫逃亡,她竟成功躲过了特务的每一次搜捕。
回来时,张蕙兰再次去看望了罗佩兰,主要是让孩子去看一看他的亲生母亲,罗佩兰此时就剩最后一口气了,她对张蕙兰说:“蕙兰妹妹,咱俩一个丈夫,但是我们却亲如姐妹,我把两个孩子就交给你了,我放心。”说完,罗佩兰就离开了人世。
之后,张蕙兰再次带着老母和孩子回了老家,杨虎城继续在外打仗,两人的交集少的可怜。
这次与军阀在西安的战争持续了大半年,西安城内已经是一片萧瑟,死的人、活的人,每个人脸上并不见喜悦,守城居民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达3万多人。
作为守城将领,杨虎城身上有令人喘不过气的愧疚感,他深陷自责之中,最后自己实在不能原谅自己,选择了出走,他去了一个朋友家,躲避外事纷扰。
国军领导怎么也找不到人,无法,他们就开始散播消息,把罗佩兰病故和老母唤儿的事情宣传的满城都是,杨虎城听到罗佩兰病故马上去了罗佩兰家中,悲痛的给自己的爱妻办完葬礼,又去了老家看望母亲。
本来战事不顺郁闷的他,此时更添一层愁苦,对于去外面继续打仗,他心里抵触,可是有国法军纪在上,他也不能直接无视,踌躇犹豫的他不知该怎么办,以往他都是和罗佩兰商量,此时罗佩兰已去,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了张蕙兰。
谁知这个没读过书的张蕙兰竟给他上了一课,张蕙兰边哭边说:“你算什么军中豪杰?临阵脱逃,我在家帮你打理好一切,就想让你好好在外面打仗,你可倒好,放着全程百姓不管不顾,自己躲清闲,你对得起谁啊,佩兰姐刚走,你就这么消沉,是我无能啊!”
杨虎城呆若木鸡的站着,竟忘了反应,他是真没想到张蕙兰这么有远见,有格局,他马上对张蕙兰说自己明天就出征打仗。
第二天,果然杨虎城外出寻找自己的部队去了,在外行军打仗中,他又结识了一个地下工作者谢葆真,并和她结婚了,谢葆真和杨虎城在一起时间最长,并生下了2子5女。
而不久后,张蕙兰也生下了一个儿子杨拯仁。
此时张蕙兰的生活才总算有了点盼头,她在家照顾一家老小,日子过得平静又舒适。
只是不久,噩耗就接踵而至,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之后,杨家就接连遭遇不幸。
杨虎城母亲一病不起;杨虎城心力交瘁突发心脏病;杨虎城第三个妻子谢葆真也病倒了,在北京接受治疗。
所有的一切都压到了张蕙兰身上,她要照顾杨虎城母亲、杨虎城、还有七八个孩子,她也尽心的照顾着每个人,只是却独独对自己儿子疏忽了,儿子当时患上了猩红热,由于没有及时送医,张蕙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在面前断气!
回来之后,张蕙兰一度精神失常,而杨虎城此时也被限制自由,正好这时大儿子杨拯民从北平读书回来,杨虎城就吩咐他带着张蕙兰和妹妹拯坤去北平治病。
前一晚,杨虎城看着床上面色苍白的妻子,心中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了,他对着妻子哭了好久,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尽过丈夫的责任,妻子默默承受这么多,却是这般结局,心中很是悲痛。
“蕙兰啊,我对不起你啊!”他喃喃的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
在北平治病时,张蕙兰一直神志不清,只有在听到拯民说起杨虎城时会突然清醒,她的心中满满当当都是杨虎城,她清楚的听到拯民说杨虎城出国了,她才稍微放心了一点,安然入睡,嘴角还挂着笑意。
只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虎城从国外回来,准备参加抗日战争,谁知刚一回来就被蒋介石的特务抓到了,并被囚禁。
直到49年,蒋介石在溃败之前,将杨虎城和拯中、拯贵、秘书一家全部杀害。谢葆真之前已经牺牲。
无声的爱
张蕙兰强打起精神,撑起了这个家,她将杨虎城剩下的所有孩子都接到身边,视如己出,尽心照顾,几个孩子先后成才,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杨虎城被杀害后,她用社会各界捐的钱给杨虎城修了墓地,陵园中所有的一切,包括立碑、种树、修路,一砖一瓦全部是张蕙兰亲自打理和维护。
年,她将自己精心打理的杨虎城陵园交给了长安县政府管理,之后由政府命名为“杨虎城烈士陵园”。
年,张蕙兰病重,已到了弥留之际,她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与杨虎城合葬。
因为杨虎城是烈士,而张蕙兰并不是,所以这一请求其实是“违规”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将烈士从陵园中请出,再选择新的墓地合葬。
孩子们看着病床上的张妈妈,心中酸涩,都苦的泣不成声,张妈妈对他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一定要满足老人最后的心愿。
孩子们坚定地点头:“娘,您放心,我们一定让您和父亲葬在一起!”
张蕙兰笑了,笑的很灿烂,大概这是她这悲苦的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吧。她睡着的时候面容很安详,嘴角似乎还有未曾消散的笑意。
孩子们立马将这个“违规”的请求报告给了陕西省政府,政府立马表示同意,还送来了“无名英雄”的挽联。
张蕙兰确实是无名英雄,她为杨虎城,为革命事业牺牲了很多,英雄的称号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