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学亦人学医道重温度医学的温度新书发
TUhjnbcbe - 2025/4/11 22:45:00

“我10岁得了猩红热,两周后继发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心包积液,医院,昏迷三天后被救了回来……”这段慢镜头回放般的文字,出现在《医学的温度》一书的开篇,在书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回顾了自己因幼时生病受到护士们温情照顾而感受到医学温度的经历,这一经历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者。

年11月19日,《医学的温度》新书发布会暨读书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举行。该书作者韩启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等出席发布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主持新书发布会。

与会人员合影

《医学的温度》收录20篇文章,以“医学的温度”为主题,阐述了韩启德对于医学本质、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一系列专业议题的人文思考,针对人们关于癌症治疗、死亡所持有的习以为常的观点,他也提出质疑并发表独特观点。

郝平

郝平在致辞中谈到,《医学的温度》洋溢着医学的人文精神,彰显了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凸显了一位北大学者的社会责任感。经过疫情的考验之后,读韩启德的这本书,更能体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国家情怀与理性思考的贯通,崇高品质与身体力行的统一。希望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黄志坚

黄志坚在致辞中表示,《医学的温度》倡导的“中国医生”品格与使命,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热心追捧的社会话题,成为我们出版业着力展现的重大主题。他强调,《医学的温度》不仅体现出精湛的专业价值和文字表达,更具有高度的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同时,他代表中国出版集团也发出邀请:“我们愿意与教育界、医学界、新闻界的朋友们,一道推出更多的有温度、有力度的出版物,共同推动建设一个能够深度阅读、温馨平和的书香社会。”

顾青

作为该书的出版方,顾青谈到,《医学的温度》有大格局、有真性情、有好文字,既是大专家写的专业内容,讲的也是有情感的、让老百姓感受到温暖的道理。在商务印书馆最近举办的年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评选中,该书高票入选。

韩启德

发布会期间,韩启德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我们要感恩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要看到,从根本上说,医学永远不可能消灭疾病,医学是有限度的。人文的根本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态度,只有人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给人类社会和后人留下了什么。医学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掌控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适宜技术,从着力医疗转向着力健康。他指出,医护人员是医学温度的主要传递者。我们现在的医学教育过于着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对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培养还很不够,需要我们从理念上、制度上、方法上全面改革。我们培养出来的医护人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与人格,要有爱心、懂人情、明事理,要能体会“性命相托”的凝重,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黄志坚、丛斌、韩启德、王志珍、郝平(从左到右)为新书揭幕

新书发布会后,举办了《医学的温度》读书分享会。王辰,丛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研究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三联书店原总编辑、商务印书馆特约编审李昕等五位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主持读书分享会。他们一致认为,医道和医术同等重要,应该使医学回归初心。

《医学的温度》韩启德著/商务印书馆年10月版/39.00元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亦人学医道重温度医学的温度新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