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国时期的图书传疫中国社会卫生观念的
TUhjnbcbe - 2023/9/20 20:28:00

作者丨郑云艳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天花、肺结核及猩红热等传染病在世界范围流传。这促进了相关医学研究,然而当时并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当19世纪末全球性瘟疫流行时,西方社会曾出现了许多基于疫病的恐慌现象。如19世纪末是西方“图书馆运动”初兴期,“公共图书”的频繁流通使得公众开始怀疑图书传播疫病的可能性,基于西医“细菌”学说的“图书传疫”观念开始大行其道。

“图书传疫”观念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且被称为“异闻”,年代以后该观念逐渐消失。之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这段“图书传疫史”与西方“图书恐慌史”一样,都逐渐被人们遗忘。年安德鲁·麦克拉里(AndrewMcClary)《警惕致命的图书:一段被遗忘的图书馆史》一文甚至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图书恐慌”主要是由媒体的过分宣传引发的,且书籍并未成为当时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然而,这段“图书传疫史”不仅不应当被遗忘,而且有被重新审视和研究之必要。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图书与中国当时疫病传播的关系,弥补社会医疗史研究的一个学术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有现实价值,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下仍然令人心有余悸的“图书传疫”观念,以利于人们正确处理公共图书馆与疫病传播之关系。

本文出处:《医疗社会史研究·第八辑》,高晞、施康妮(ConnieA.Shemo)特邀主编;张勇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1月版。医疗社会史研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的图书传疫中国社会卫生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