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代儒医隐夔门下
TUhjnbcbe - 2023/9/15 20:01:00
主治白癜风疾病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01:00

郑仲宾(-)四川省成都市人,少时从名医郑钦安学习中医。后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学习,毕业之初应聘于夔州府官立中学执教,后辞聘离校,悬壶于夔门,并应邀于“昭文私塾”任教,讲授医学与文学,门人中有全国及省内中医专家李重人及郑惠伯等。其学识渊博,医技高超,在巴蜀之地具有很高的声望。

封面新闻记者仲伟视频王洪斌

夔州成就事业

“峡雨蒙蒙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高峡出平湖,如今的夔峡虽不见往日的水急滩险,却仍是刀劈斧凿的清秀,层层叠叠山崖像是时间的年轮,记录着历史浮沉。

五月的连绵细雨,竟让人感到一丝清冷的寒意。78岁的郑家本,已两鬓斑白,他立于蘷门北岸,凝望水面,沉吟不语。

水下,正是被淹没的奉节老县城,也是祖父创办“昭文私塾”与“泰和祥国药店”之地。可惜,老县城已经斑驳在历史深处,剩下的唯有永恒的记忆:坑坑洼洼的石板铺成的街巷,烟熏火燎的木板搭建的铺面,低矮整俨而错落有致的房屋,斑驳而沧桑的古城墙……

年秋,郑仲宾开始在夔州府官立中学(省蘷联中)任教。

夔州府官立中学为官办五年制中学,由奉节、巫溪、巫山、云阳、开县、万县等六县联立,校址在奉节老县城永安镇。

郑仲宾到该校前,先由日本人丰田担任英语教习,因他初学英语,发音不准,后又聘英国人兰尔生夫妇任教。但他俩疏于汉语,教学亦感困难。年,郑仲宾任英语教习后,很快使学生掌握外语要领,进步很快。年,学校解聘丰田,尔后又解聘兰尔生夫妇。郑仲宾除任英语教习外,还兼任数理教习,任教至年。8年间,培养出大批人才,如奉节县的邓希元、朱左文、万县的史伯衡等,均成为当地名流。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偏安一隅,郑仲宾不忘前志,忧国忧民。因其秉性清高,与同僚不睦,遂于年辞聘离校。

尔后郑仲宾开业行医,乐待平民,“不为良相,愿做良医”。正如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年,郑仲宾受朱左文邀请,于夔城创办“昭文私塾”,并任教。该校开设国文、数学、英语、博物(自然)、医学五门课程,名重一时。学生虽只有20多人,但多学有所成。门人李重人,解放后历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教育科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务长,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门人郑惠伯,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门人朱光璧,读“昭文私塾”后,报考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经济专业。曾任美某大型企业总工程师,现退休居加利福利亚。

郑仲宾在“昭文私塾”任教期间,中午放学后,常为人治病,晚间亦常出诊,从教同时亦从医。当时社会上层人物,多请他诊治,但他更乐于接待一般平民,常免费为其治病。每年夏秋季节疫病流行时,常到“济贫药局”参加义诊,声誉日隆。

其时,郑仲宾更与刘伯承有一段交谊,为后人铭记。

年,刘伯承率领的川*一*与杨森的二*交战。8月16日,杨森所部二*七八千人败退夔州,一*第一路指挥刘伯承率部穷追不舍。杨*欲凭南天门天险固守一时,以待鄂*应援。命李树勋率部千余人,距城三十里凭险扼守,其一部拟经公平上攻云阳。恰值云阳民团追奉节王毅达部至白蜡山,杨*误以为一*迫至,慌忙撤退至奉节城内。恰逢大雨,刘伯承派兵一连轻装来袭,以20名精壮,自城脚排水沟入城,击溃守城士兵,大开城门,放部队入城,与二*沿街巷战。杨森以为大*追到,仓皇跑到江边,夺得木筏一只,渡江循小路至大溪乘小货轮,只身逃往宜昌,文件行李,丢失罄尽。

刘伯承率*驻防奉节,团部设禹王宫,后迁新公馆。所部*纪严明,爱护百姓,大力剿匪,整治社会秩序,深受百姓拥戴。

但因之前交战中,死亡人数过多处理不当,致奉节疫病流行,百姓和*人多染病。郑仲宾遂带门人四处救治,不辞辛劳挽救病人。

刘伯承见郑仲宾医术高明,想留其做*医,郑仲宾觉得传其衣钵,能造福一方,婉拒了盛情。时任奉节县长侯昌镇特请名士、书法家毛书贤榜书篆文“儒医”二字,刻上大匾赠与郑仲宾,以资表彰。

起死回生医案

郑仲宾博学多才,除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及温病学著作外,对文史、哲学等无所不读,通晓英语,能任数理教学,对西医基础学著作亦喜阅读。主张发皇岐*之古义,吸取西医学之新知,古今中外,为我所用。

他对温病学造诣很深,对明清温病学如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杨栗山、俞根初,以及当代丁甘仁、何廉臣都极推崇。他将名目繁多的温病,归纳为温热型和湿热型两大类,以执简驭繁,指导临床。他对温病的辨证、论断,尤重视舌诊。对某些急性热病,不拘泥于“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则,而主张先安未受邪之地。如他总结出治疗烂喉丹痧(猩红热)用辛凉透表,气血两清之法,收到极好效果。又如他对湿温伤寒,主张早下,所拟芳香化浊、苦温燥湿、苦寒泻下之方,能解除缠绵之发热,缩短病程。他对温病施以泻法,不局限于阳明腑实证,而意在釜底抽薪,除邪退热。对于前人关于湿温服柴胡则耳聋之论,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柴胡配*芩可以和解少阳枢机而解热,促成早日病愈。耳聋不是柴胡原因,是病证自身的原因。这些病证即使不服柴胡,亦可导致耳聋。

诊治病人的郑家本、郑丽父女俩

自古医药一家,不可分割,为了提高临床效果,郑仲宾于年集资创建“泰和祥”国药店,聘请优秀药剂师,依古炮制中药,并创制沉香滞下散和制作二十四制清宁丸、润字丸等,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郑仲宾对国民*府一度废止中医的*令,极大愤慨。曾对其子郑惠伯和郑敏侯说:“中国的文学和医学,在世界上都是优秀的,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常给门人和子侄背诵英文版世界名诗,并与唐宋诗词作比较,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角度分析,对汉语文学总是赞不绝口。

郑仲宾著有《诊舌心得》,共7万字,总结了温病临床辨舌的经验;《枕中宏宝》,10万字,记载验案验方。惜尚未付梓连同各类中外版本的藏书,毁于年日*空袭。

郑仲宾贯彻古今医术,切脉望色,如见五藏,更有起死回生的医案传世。据《四川中医》(年01期)刊载:

年旧历八月初十,郑仲宾出诊。患者因下身出血三天不止,当地多位医生诊治无效,家人正在忙碌操办后事。患者面色如蜡,目光呆滞,语音低微,六脉沉细无力。虽值酷暑,仍身着棉衣,床上除着棉絮之外还加有棕褥,但血仍浸至床下。

郑仲宾沉思片刻,拟方:

人参30克鹿茸15克

嘱人参浓煎频频服,鹿茸研极细末,每次服3克。

病人家属粗通医道,时值酷暑,不敢服甘温之品,故又另邀数医商议,众医均摇头,谓“服此方药,即死无疑”,因而迟迟未服药。时值午后,患者出血更甚,病情更加危重,又接郑仲宾诊视。郑仲宾诊毕叹息:“此病气随血脱,不用补气塞血之人参,生精养血之鹿茸,命在旦夕,快煎快服!”病人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先喂浓煎人参汁,并兑服鹿茸,不过两根香时间,病人出血渐少。一剂药服完,血止。后经郑仲宾用参桂鹿茸丸,归脾丸,紫河车以善其后,调治三个多月完全康复。该患者此后很少患病,直至年10月因脑溢血抢救无效病故,终年83岁。

医道相传百年

大医精诚,传承无质。

继承和发扬医学遗产,渗到郑氏家族后代的骨血之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据王大椿在《奉节名中医郑氏世家》记录:奉节郑氏中医世家,医德良好,一家医道相传,迄今两个世纪而不衰者较为少见。故记之。

郑仲宾传承二子郑惠伯与郑敏侯,郑惠伯传第三代郑邦本、郑家本、郑建本、郑祥本,郑家本等共传第四代郑丽。

郑惠伯自幼随父郑仲宾学医,后又拜奉节名医李建之学医三年,对明清温病学派的著作研读较深,以辨治温病急症而著称。年,郑惠伯创建奉节县城关联合诊所并任所长,医院工作。年,因公私合营,“泰和祥国药店”并入城关联合诊所。后郑惠伯医院(医院)创建中医科。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万县中医学会理事长。

奉节老县城,郑仲宾开创医业之地

郑邦本,曾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内科专委会委员,医院副院长。

郑家本曾在成都中医学院任兼职副教授,曾任重庆奉节县卫生学校副校长,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顾问。

为表彰郑惠伯、郑邦本、郑家本精湛的医术,对发扬传承中医事业做出的贡献,年2月,叔侄三人同获国务院(*府)特殊津贴。

如今,郑氏家族集四代之力创建、传承、发扬的“渝东郑氏温病学”,已纳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审名录。

成都到奉节,奉节到成都,对于郑氏家族来说,这是一条奇异的回旋之路:既是先祖的来路,也是后人的归途。

26年前,奉节老县城,郑家本为女儿郑丽打包行李,送其到成都华西医科大读书,希望她像先祖郑仲宾一样,融汇中西,传承家学。

17年前,奉节新县城,一个沉寂的夜晚。当郑家本与老伴打包行李,举家踏上去往成都的回乡之路时,流连祖父创业之地,郑家本不禁泪湿眼眶:

儿时手种树成阴,石径青苔耐冷侵。

老屋依然人半逝,中庭独立泪沾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儒医隐夔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