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用梦想去敲门第6季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洛
TUhjnbcbe - 2023/5/18 9:03:00
:36

讲座介绍:随着申请季的到来,即将申请留学的学生开始做申请前的冲刺准备,很多学子对于外国申请的流程比较迷茫,希望能够向优秀的学长学姐请教申请经验。护航计划家长课堂发起“中美优秀高中毕业生访谈”,讲座邀请了多名优秀的中美高中毕业生,他(她)们已成功拿到美/英国顶级名校录取的奖学金/资助(部分学生),将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成长经历,提供即将申请的学子正确申请信息和宝贵经验。

访谈嘉宾——Kevin

剑桥大学数学专业大一新生。爱读描述人类未来的科幻小说,打篮球是放松自己的方式之一。

访谈嘉宾——Han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一新生,生命科学专业,主攻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遗传学方向。未来想学医——希望成为一名生物医学研究者或外科医生,喜欢拉小提琴和骑单车。

本期的访谈人——张伟用老师

旅美学者,独立美国留学观察员,中国教育在线国际部驻北美特约编辑,护航计划首席美国留学规划师。

特约评论员兼翻译——MichaelChen

北卡州立大学UPP项目主任,Michael本科毕业于中国的南京大学,后于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取MBA学位。在UPP项目之前,Michael是全球最大开放软件公司RedHat的全球首席市场(CMO),并于-担任红帽软件大中国区总裁。创立北卡州立UPP项目,作为北卡州立官方合作伙伴全方位帮助与支持国际学生。Michael目前担任杜克学校的战略顾问,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创业中心顾问,同时也是多届北卡州长的中国顾问。

特约评论员——许雅岚

美国AtlantaCountryDaySchool“亚特兰大国家公学”(中学)的校董,西安至美少儿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和CEO,从事儿童教育18年,服务过20多万家庭。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曾担任北大汇丰西北同学会副会长、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得到APP”VIP领读人,国培计划讲师,Buzan思维导图讲师,愿景是帮助一千个年轻人实现创业梦。

特别鸣谢:本文由许雅岚老师团队整理,在此表示感谢。

本次访谈由护航计划发起。新智教育承办,《指点迷津》节目组做内容支持,华人头条做海外媒体宣传。护航计划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发起。护航计划家长课堂由文化寻力工作委员会负责执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促进家校联动,定期开展家长课堂、家长沙龙,搭建家校沟通交流互动的桥梁,帮助广大家庭建立理性、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亲子沟通能力,倡导理性留学。

张伟用:很开心和大家聚在一起来做这个节目,分享Han和Kevin的经验和精彩的故事。请两位同学先做个自我介绍,包括你们的家庭背景,主要是你们的学术背景、个人条件、家庭方面等,如果愿意分享的话讲讲父母的职业。我们也想了解下你们成长的环境,课外活动,申请那些计划入读的学校和专业等等。

Han:我高中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A-Level项目,这本身是一个对接英国的项目,但最后我还是选择去了美国,因为考虑到学一些科技相关的东西。目前我是[UCLA]的一名新生,学的专业是生命科学。具体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这是现在比较火的一个领域,因为现在有疫情,所以要跟生活相关的这些领域都比较火。家庭背景的话,我爸爸是自己有一个很小的公司,妈妈是南京大学的副教授教城市规划设计,她现在也管理一家小公司。

Kevin:我和Han一样高中也是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A-Level项目,正好对接的英国,所以我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我认为数学是一个非常万能的专业,以后我也考虑会转到物理学,Finance或者是进行一些应用型的深造。我的家庭背景跟Han差不多,我父亲也是经营一家小公司,母亲在国企上班。在六年以前就已经做好了整个留学的打算,起步得比较早。

张伟用:谢谢。我想分别请教一下两位同学,尤其是Han刚才提到本来学校项目对口是英国的,反过来还是去美国了。但是从你们自身情况出发,也评估一下你们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在今年这个形势下对美国和英国留学是怎么看待和选择的?具体来说说吧。

Han:我个人对今年及后面几年的美国留学不是很看好,因为现在的美国是民粹主义比较兴起的一个时期。我感觉未来国际生申请美国本科会越来越难,再加上一些*治上、种族上的问题,会让国际生特别是亚裔申请美国学校变得越来越难。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美国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招生上,他看中的东西特别多,从你的日常考试成绩到标化考试SAT,再到各种各样的学术奖项,外加参加的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还有自己的各种性格品质。

以上这些各种因素加起来进行评估,我觉得就会让一个原本比较简单的招生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就会给这些孩子造成一些录取上的困难。比方说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他所在小城市的一所不是学美语的重点高中上学的话,他就没有那么多机会,没有那么多机会就意味着他们参加不了那么多活动,然后就意味着他没有那么好的师资,也就意味着他考不出好成绩。

即使他的成绩很好,他在课外活动上,和一些其他的各种竞赛上,会和大城市的孩子差出一大截,这样会使他在美本申请中结果不大好。

我觉得英国申请过程更简单一点,英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大陆是更加相似的,高考制度就是你学level课程,参加考试分数考的高,上的学校也会更好一点,最后录取也是看有没有达到这所学校所给予的条件。

但是英国相对来讲,它的教育制度没有美国那么全面。美国要求的是GeneralEducationPlus专业上的教育。所以我觉得美国教育是相当扎实的,你既可以学到宽度,又可以学到深度。我觉得英国是更偏向于专业化的要求,可能在宽度和广度上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了。

张伟用:Kevin还有什么补充吗?

Kevin:在进入高中之前我对于留学的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在申请季开始之前也在努力的为美国方向做准备。我跟Han观点一样,对美国近些年的留学并不是非常看好。

这几年美国在数学包括物理这方面的录取率,对于亚裔的学生来说,尤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低的,对于亚裔的录取率只有5%左右。再加上两国最近不断有各种*治、贸易、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的摩擦,所以我觉得未来也不一定会有很大好转。

而对于英国来说,跟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比较相像,更看重你的大考成绩和你的学术表现,文书也相对更加简单,就是通过你来表现自我的方式更加简单,没有对活动、志愿者那么多的要求,主要还是看你的学术能力。

英国的教育体系更像一个英国教育学家所提出的“学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样,深度会更深一些,但是广度没有美国的通识教育那么扎实。

张伟用:所以Kevin就用脚投票选择去了英国。不过我还是比较好奇,刚才Han提到很多大的宏观背景,那么在如此严酷的背景下,为什么你还是选择留学去美国呢?

Han: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是我自己学的生物,生命科学算理科系统中比较火的一个学科。虽然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我不大好去评论,但是我很确信的一点就是,美国在科技上还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那么学习生命科学的话,肯定是能让自己开阔眼界的,能见识到很多各种新奇的、先进的科技,再加上自己未来是打算学医或者是学生物科技这个领域。

虽然现在这个过程很艰难,未来亚裔学生在美国肯定也会生活相当的困难,但是让我觉得这个过程应该是值得的,毕竟因为现在很多高尖端的科技以及很牛逼的医学技术还是掌握在美国的手中,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去美国多学一学,看一看。

张伟用:谢谢两位同学的肺腑之言。请再回顾一下你们留学做准备的故事,你们是什么时候决定出国留学的?哪些因素促使你们留学?你们的家庭对出国留学计划产生了什么影响?

Han:我是在初三的时候决定要出国留学的,当初我是班上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再加上自己觉得如果高中还是待在这里继续参加高考的话,可能本科能达到的高度就比较有限了。

我不是学校里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所以我如果参加高考可能并不会考出多灿烂的成绩,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的一本。这样的话我自己觉得有点划不来吧,我的个性是比较要强,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觉得能够出国的话至少能让自己的起点更高一点。

因为我知道起点的高低对一个人的人生是有很大影响的,然后再加上最初自己也想去国外多看看,多了解一种文化,多学习一种新的思维,这样也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至于我的家人,他们都是支持我的,比较尊重我的意见,也认为出国多看看,多学学对自己不会有害,反而会有很大帮助。

张伟用:好的,谢谢。下面有请Kevin继续。

Kevin:我的起点可能比Han更早一点,我初中是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南外一直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管理方式,其实是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的。这种自主能力的,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和国外的这种大学教育接轨。

同时中国教育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我不是特别喜欢考试的那种学生,所以这种长期考核可能对我的实力或者说对我的学习能力会展现的更加充分,我在高中的时候也坚定了要出国的想法。在国外学术氛围可能会更加严谨一些,国内的学术氛围会偏向应用一些。

在本科阶段去国外一些更好的名校进行学习,对于提升自己的基础,提升自己的实力是有帮助的。所以在高中阶段我就更加明确了这个出国的想法,但其实开端是在初一就开始了。

然后家庭因素就是首先家庭会给我带来经济支持,我父母在经济上愿意为我承担出国的费用。第二有很多家庭观念中出国留学对于孩子是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太过散漫,但是我的家庭对于这个观念稍微淡一些,觉得在国外能很好的养成自律的这个习惯。事实证明也是这样,所以我很感谢家庭对我的支持。

张伟用: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为了提高英语的技能,准备出国留学,分别做了什么努力?

Han:我从小学就开始学的英语,不过那个时候自己没多大印象,好像就是教一些简单的单词、句子,而真正开始系统结构性的学习是从初中,我并不是像Kevin那样从初中开始在南外就读。我初中是在南外集团旗下的一个分校就读的,学校把英语抓的也比较紧,平时会发很多题目给大家做。

那个时候通过不断的一天天的训练,把自己英语基础慢慢打扎实了。但是在中国这个教育体制下,可能更多的是书面性的言语,中国的英语教材又不是多么的和时代接轨。有些表达可能也不是很严谨,也有点过时。

然后到高中进入南外课程班就读,因为有外教在讲课,和他们交流过程中慢慢提升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也提升了自己思维上的能力。高中时候去外面上了一些考试辅导班,比如托福还有SAT,慢慢的自己单词量也逐渐扩充开了,也能瞬间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且可以从容的应用。

现在经常会看一些好莱坞电影和一些美剧,平常自己也很喜欢看英文原版的小说,这些都对我英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

张伟用:好的,请Kevin继续讲。

Kevin:我学英语是更早一点,在幼儿园就接受过一些非正式的,非常规的培训。我的英语成绩在南外也不属于特别拔尖的,在理科学习方面会更好一些。在南外的时候英语成绩并不算好,但是因为每周都有大量的题目训练,包括语法训练,所以我的英语基础是在进入高中之前是比大部分孩子要强的。

对于一些国内的学生来说,进入高中之后很明显在面对托福和SAT这种国外的标准化考试之中,词汇量显得非常小。那个时候也是每天都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在背诵单词上面,但是等到单词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就开始读一些小说,包括一些学科类的书籍,比如说有关物理的、数学的书籍。

我不会看很多的英文电影,但是我会听很多,比如说魔*经济学,还有像经济学人这种网站,还有包括我在初中时候听CNN的新闻,这些东西能在闲暇时间给我一些练习英语的机会。

张伟用:在刚才提到的英语学习之外,再谈一下你们在学业兴趣和课外活动方面,你们对哪些感兴趣,学术方面以及个人整体的兴趣爱好。尤其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你们对专业选择是怎么做出来的决定,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一些事项?对于在专业选择上有什么影响?

Han:我的专业选择过程还是蛮有意思的,我初中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化学就是学的比较好,感觉老师一讲就通。到了高中之后,生物和化学也都学习了,但是发现自己在生物上比较感兴趣。

后来我参与了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第一个参加的是在上海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活动,因为他们有神经系统上的缺陷,我们正常人看他们生活可能会稍微有点痛苦,当时自己心中就突然萌发出以后一定要去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这个观念。

后来我又去参加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包括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还有一些养老院,还有一些其他基金会下属的关怀机构,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我以后要去改善那些生活不是很好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至于怎么去改变呢,因为我对生物比较感兴趣,在高中的时候也去南京大学参加一些课外科研活动,我第一个参加的是关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一个小的科研项目。它是研究一种叫雷帕霉素的抗生素,对于人体肺癌细胞的影响,实际上是生物科技在癌症上的一个应用。

我第二次参加的科研项目是一个制药项目,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项目的其中一小部分,主要是关于化合物提取,然后是化学物结构分析,我从中也发现这个生物科技以后的用处可能是很广的。就像魔术一样,通过一种很微观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多宏观上的问题,比如说癌症,一些基因上的缺陷等等。

如果以后学这个,我就是可以真正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善一些病人的生活。就比方说身体不舒适也好了,癌症患者也好了,然后有更多的缺陷,生理上缺陷的人也好了,我就可以用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件事其实是我学生物的初衷。

张伟用:Kevin接着来说一说吧。

Kevin:其实我选择数学这个专业并没有那么笃定,高一的时候我是对生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一度想去学化学和生物,在高二的时候,因为受到我们数学老师的影响,我很喜欢高中的几位数学老师,然后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还有数学上的这种启发,然后我就去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

其实你在参加一些竞赛的途中可能会认识一些很聪明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解题思路会非常,非常的灵巧,你会想要向他们学习这种逻辑思维,我并不觉得解题的乐趣就只在于你得到正确答案。但是你用不同的方法,用很巧妙的方法解出题目时,我觉得那才是数学竞赛的意义。

之后我参加了一个数学夏令营,这个夏令营对一些高中生开放。当然也有一些天才的初中生会被邀请,然后我们主要学习Numbertheory,也就是数论的学习,然后我和那些同学们一起从比如说整除性这种最基本的东西,包括Grouptheory,群论开始学习,一直学习到证明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比如二次互反律这些理论,在这个学习的途中,我经常向他们学习,然后真的是看到了一群对未来有着非常大热情的一些年轻学生,然后我非常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热情。

我觉得在未来也能和他们一样,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遇到更有热情,更有抱负的同学以及老师。其实在选择这条专业的途中也碰到了一些应用性的东西,比如说我曾经去学习Python语言,一门计算机语言,也是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其实在做很多Python题目的时候,里面的算法其实用到了很多数学的思维。所以我认为数学在帮助你进行学科之间转化也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所以我在申请英国大学的时候,也是在所有的学校都是申请了数学专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张伟用:好的,谈一谈你们的申请过程吧,让你们觉得最惊奇的事情,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请Kevin讲一下。

Han:我的申请过程主要是从高三才开始,因为高二的时候,因为我没有像我的其他同学那么早就找中介,因为我很多其他同学可能从高一就开始找中介了。然后我找的比较晚,我一直以来就是按自己给自己确定规划,怎么一步一步走的。

我高一考的托福,高二考的考SAT,然后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小项目之类的。但是实际上这不大科学,因为如果我不尽早去找中介的话,就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然后到了高三的时候,跟升学指导老师谈了话之后才知道,就是自己还要补充一些活动,还要补充一些考试,比如SAT2之类的,然后还要去多参加一些活动。

就整个申请过程而言,我觉得是比较紧张的,节奏特别快,因为申请美本的这个过程极其复杂,极其冗长。首先就是你得有一个应该是文字的主文书,然后每个学校还要有自己的小文书,这是我前面没有想到的,早先以为就是一份文书就可以通吃的想法,后来发现这个事情远比我想的更复杂。

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小文书,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申请了很多学校的话,那么要做的工作量会很大,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有一大堆小文书要写,然后我申请的学校不多不少,也有十几所,就是工作量还蛮大的,基本上3~4天出一篇,当碰到考试还得停下来应付其他考试,自己还得复习学校考试的内容。

整个准备过程,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因为过程中就是你会发觉到,自己内心很多时候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在我申请之前,我也没有意医院患重病的患者之间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具有同情心,就是我可以和他们产生那种联系,我比较能体会到他们的处境。

因为我长得特别矮,平时也不是怎么喜欢讲话,所以我从小到大就是怎么说呢?不大受欢迎吧。在小学时候,初中时候大家都不太懂事,所以很多时候自己会受到一些欺负,医院见到这些遭受磨难,比我处境更差的人,因为他们又是身患重病,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多半也是偏黑暗的,和他们打交道让我逐步意识到的就是自己得转变心态,多学点知识,然后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这也是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才一步一步意识到的。

虽然这个申请过程对我来说可能不算太成功,UCLA这个学校虽然是很好,但确实也不是我特别想去的学校,不是我的目标学校,我也收了很多拒信。在这个申请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拒信一封接一封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收获到很多东西,就是你能体会到自己的内心的一种成长,我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得去享受这个申请的过程,就是不论结果的好坏。

Kevin:首先,我在大观点上跟Han很相似,因为我们俩一开始都是以美国为主方向申请,美国的申请真的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考验。因为他分成第一轮申请,还有第二轮申请。当你得知第一轮申请结果之后,你才可以开始,才会去准备第二轮申请。

在这个阶段,如果你的第一轮申请不成功的话,其实你的压力是很大的。对于我来说,我第一轮申请的是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然后我也是被Reject,我也是被拒了,其实那个时候留给我15天时间,我要写很多很多篇文书。

正如Han所说,每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小文书,所以说要准备非常多的文书。但在准备文书的时候呢,其实也是一个你发掘自己品质的时候。其实你有时候做了很多事情,但你并不了解自己,但是你在写文书的时候,你可以发现原来你是一个这样的人,原来你的兴趣在这里,原来你是想成为这样的人。

这种经历是非常可贵的,因为我在美国申请的这个方向也吃了不少亏。我也接到过很多拒信。最有意思的就是一天早上起来五点钟就接到了五封拒信,是一次非常惨痛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回头来看,就是对我的一种提升,对于心态的一种磨练。

最让我想不到的事情就是,有的时候你以一个功利的角度去做事情,也有可能会收到很好的回报,对自己的提升非常有帮助。比如说,美国会要求我有一些参与志愿者的活动,其实我们平常是很少会主动去做志愿者这种事情。但是如果说给你一个功利出发的这个目标去投身于一些志愿者的活动。但是你却发现你很适合这些活动,你很喜欢做这些活动,所以也许会培养你一些长期的爱好。

比如说我去南京当地的一个自闭症儿童的一个看护活动,其实就是带他们出去玩,和他们聊天啊之类的一些很细小但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是我发现就是在和这些孩子的交流中间,我其实也是得到了一种自我的放松,还有自我价值的认同。我认为我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所以我目前也是在继续做这个活动。我非常喜欢做这些事情,这让我确实感到很意外。

张伟用:我能不能插进一个问题。刚才二位都提到了这个公益活动,也都提到自闭症的这个公益活动,Kevin说[你这边的活动是高中时期组织的,并且是在最开始就去参与的],是吗?

Kevin:对,是在南京市里面,当时有一个组织叫孤星阳光家园。他是在南京本地的一个活动,然后其实也不只是自闭症患者,还有一些是唐氏儿,还包括一些智力障碍的儿童,基本上每次周末都会举办活动。

张伟用:这个活动,是你和父母推荐的还是学校就有一个活动名单,你可以去选择参加这些活动?

Kevin:其实这个也不是学校告诉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国需要志愿者活动,也确实是有一个自我背景提升的这个初衷去做的这个活动。但是在做过一些活动之后,我发现这个活动尤其的吸引我。

比如说我也做过一些流浪猫救助啊,但是有一些你并不是很喜欢活动,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减少对它的投入。但是有一些你真正热爱的志愿者活动,你就会坚持下去,这是我觉得挺大的一个收获。

张伟用:Han你这边也提到[你从初中化学成绩比较好,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这个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你们俩去的是同一个点吗?也是比较偶然的机会找到这个地方去的吗?

Han:因为当初我姨夫是在教会工作的,他当时给我的建议,也算是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有了这么一个建议,然后我就去参与了。就是因为这个偶然机会,好像是开拓一片新大陆一样。

张伟用:刚才两位都提到那个写文书的痛苦过程,不知道你们还愿不愿意再回顾一下当时的痛苦经历。特别是写作方面的那些经验或者技巧,谁愿意先来分享一下。

Han:我的文书老师经常教导我一句话就是要去用一个平凡的故事,很小的故事去打开一个大的视角,去创造一个宏观的视角,把一个平凡的故事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这样就是最好的。

比方说这个平凡的故事可能是哪一天你在街边看到一只流浪猫,或者说哪天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也可以是你在学校校园里散步然后突发奇想也好。这样的故事不在于说动不动就刺激,这个多么的与众不同,我觉得就是平常生活中的发生的种种事情就好了,但关键是你一定要从一个很平凡的事情能够看出一点东西。

你能通过一件小事来发现一个大的视角。就比方说我和Kevin都去过自闭症儿童机构做过义工,那么最终这件事是不是能让自己体会到一些什么?比方说你是否能把自己和自闭症儿童联系起来?或者说,你认为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去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或者说从自闭症儿童关怀中心做义工的这个经历中能发现自己经历什么样的成长?

这事情背后的这个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从技术方面,我觉得写文书的过程中使用的辞藻就不要用的太华丽了,就是那种普普通通的能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懂那么就很好。然后就从文章整体来讲,要讲究一个flow,讲究一个流动性和整体性,就是让考官看了第一段,就觉得这篇文章的开头还不错,然后就想看第二段。

看了第二段就是感觉到这个考生做的这个事情觉得还蛮有意思的,然后就会去想看第三段,第三段看的更进去了,就特别想知道这个考生做的这件事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继续一段一段往下看,看到最后就发现这个考生做的这些事情原来都是可以串在一起的,你让考官也体会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是他爱听的这样一个personalgoal,这样其实是最好的,整个文章要能够串在一起,就是要一下子能把招生官吸引进去。

Kevin:刚才Han是详细介绍了一下美国的文书,我就把美国和英国的文书都说一下,然后来做一个对比。我觉得美国文书并不是要我们这些candidate去展现自己学术能力的一个平台,它更多的是考验你是否是学校需要的那一类人。

所以我觉得在美国的文书里面,不需要去罗列一些自己的活动,罗列你自己的能力,主要是从如Han所说的,一个很小的事情里面你获得了什么?在这里面你彰显出一些自己的品质,它并不是你个人能力的展现,而是你的一些性格,包括自己特质的一个展现。

美国的文书讲究的并不是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它主要是需要你展现个人真实的一个视角。比如我们可能都会写很简单的一些事,我们参加的夏令营,比如说Han参加的自闭症儿童的这个义工活动,并不需要你有一个非常高大的活动,并且美国的文书需要你有一个整体的流动性,就是你必须是通顺的,你必须是逻辑清晰的。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写美国文书时,不要去写一些自己其实并没有深入去做过的事情,因为你觉得写出来可能会赢得好感,但其实如果你对一件事情并不足够了解的话,写出来反而是可能会降低他们对你的认知,

而英国的文书和美国的文书非常不一样,英国只需要你写一篇文书,在这篇文书里面需要你去展示对于学术的兴趣,浓浓的学术兴趣,比如会让你展现你是如何爱上这个学科的?你为这个学科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你在这个学科有什么发展?所以英国的文书更多的是让你去展现自己对于学术的爱好,而不是展现你个人的特质。

很多时候我在请教别的同学关于英国文书的写作方式的时候,他们会跟我说,你的文书还不足够academic,就是你还需要加入更多学术类的东西进去,所以这是一个主要的区别吧。美国更注重于你个人,英国会更注重于学术。

MichaleChen:谢谢,我也说一点,之前的几位嘉宾在中间提到的一个思路就是叫做Don’tshowme,tellme。因为大家都知道在美国讲故事,我们叫Showandtell。就是你show给我看,你做了些什么事情。

但是刚才Han也说起来,就是说在美国文书更多的是Tellme,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要从这个过程当中让我来看看你,经过Kevin这么一说,美国文书和英国文书之间的对比就非常清晰了。

张伟用:前面主要是讲了你们的经历,以及一些经验,那么还想请你们总结一下,你们能获得这些大学录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Han:录取的主要原因,这个不大好说清楚,因为美国大学录取的比较灵活,也比较飘忽,被录取的规则也可能不太呆板。也可能跟招生官自己个人的主张更相关一些,如果招生官真正觉得你很适合这个学校的话,那么即便你是在这方面差一点点也好,那方面不够也好,也依然是能顺利进入的。

但是从这个逻辑角度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吧,因为自己GPA掌握比较好。每一场考试不管大小都要去仔细复习,认真去考试。TOEFL、SAT分数虽然不算太高,但是也是比较可观的。

活动方面有点面面俱到的意思,但主要还是突出在生命科学的科研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公益机构做义工。平常自己还有一些爱好,打完篮球、骑自行车、拉小提琴等这些。我想就是能让自己这么一个人变得很充实,有血有肉吧。

因为很多亚裔学生在美国考官看来就是属于学习机器吧,那种只会考试,然后只是会学习再学习,平常也没有什么爱好的,除了吃就是学的那种学生。怎么讲呢?可能在考官看来就是失去人性了。每天就是学学学,除了学习就是睡觉,这个生活都没意思了。要把自己体现的很丰满,面面俱到一点,我觉得这其实是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考官了。

Kevin: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校内成绩,有一个达到门槛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其实大学还是一个主要是学习的地方,你得能不能达到大学授课的学术标准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你的一些研究活动,你的学术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会把你整个人的形象会建立起来。其实大学考官看到你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只会看到你的几篇文书,你的一些数字,包括你的一张照片,可能审阅你整个人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五分钟。

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展现一下你在除了学习学术这方面之外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因为我的准备方向是美国,所以我在申请英国大学的同时,也提交了很多在美国方向才会有的活动以及考试的成绩。这些考试成绩、活动在英国来说有些是不必要的,很多申请英国的同学可能不会去做,但是这些活动也让我成为了更丰富的一个学生,在他们考官眼里,可能是因为我的丰富性,他们会给了我一个比较好的申请结果。

张伟用:好的,前面说的都是你们自己的故事,现在想谈一谈你们和父母的故事,你们愿意谈谈你们的父母吗?就是怎么去如何形容你们和父母的关系,然后是父母对你们的影响。在今天这个场景下有什么话想要对父母说。

Han:和父母的关系吧,我觉得怎么讲呢?就是说并不算多融洽,也不算多冷漠吧,就是处于一种在冷漠和热情的中间这么一种情况吧。我和我妈的关系比较好,因为我和妈妈相处时间也更长一点,毕竟她是老师,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受教育程度高一点。

生活上的问题还有学习上的问题,她都能给我一些指导,很多时候这些指导具有指向标意义的。就是听了妈妈的话以后,自己就知道这个应该怎么干了,自己这个目标就更清楚了。

和我爸爸的关系与和我妈相比差了一截,因为爸爸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他的视角没有我妈那么开阔吧,但是他也能给予我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帮助,他也会教我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

如果问我是想跟父母说什么话?首先是谢谢他们在经济上给予我的支持,因为出国是非常非常烧钱的一个事情,特别是这个大学学费每年都在涨,学费就已经很贵了,加上生活费,那肯定是一个普通中产家庭一笔不小的负担。

就是抛开经济层面的话,我觉得在这个学习层面以及做人层面,他们也是给予了很多帮助的,他们教会了我怎么去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也教诲我怎么去调整心态,很好的去应对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

我觉得就是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还是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一方面能够增进亲情感情,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心理上的成熟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过来人的经验不管好坏我们都是要听一听的,如果是你觉得不对的话也是要听一听的,如果父母说的是对的话,那么自己更加是要听进去了,就是听进去之后自己要做出一些改变。

张伟用:好的,Kevin来说一说吧。

Kevin:其实我父母在对我的这个教育的方面上,他们也是一边在研究,一边在尝试做,我爸爸管我的学习比较少,他主要是管我一些做人的原则问题,比如说小学的时候我经常会在我的分数上撒谎,这个时候他就会很生气。哪怕自己这次考的不好,如果我如实的说出来,他可能并不会生气。但是如果我谎报了自己的分数,他就会变得很生气。

我妈妈主要是管我的学习,她在小学的时候抓的很紧,但在初中的时候呢就放手了。但是结果发现了我在初中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在初二初三的时候妈妈又重新介入了我的学习。

但是在高中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完全没有管我的校内成绩,这方面的事情主要是我自己来打理,但是他们在升学的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帮助,首先是经济上的支持,这个事情如果没有他们我是不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平台的。

第二个是他们观念上会比普通的家长更加开放一些,他们能够接受今后我会离开他们,比如说三到四年的时间在海外,这个其实是我很感谢他们的一点。除此之外,他们在对于我的申请的决策方面也是做了一些研究,其实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选课的时候,我不知道哪一门课其实更有作用,或者说因为都没有接触过,更不要说喜爱了。所以说当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其实还是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在你做决策的时候能够给你很宝贵的意见。

收听的同学当处于做决策的时候,也可以多听听家长的意见,有的时候他们更加具有经验,更加有智慧。在这方面,我也要感谢我的父母。

张伟用:刚才是你们对父母说的话,现在回到对你们自己说句话,回到你们当时高一的那个场景下,然后你想给自己一些什么建议?

Kevin:如果我能回到高一的话,首先觉得肯定就是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社团,多跟同学打交道,就是不要老是一门心思就钻在书本里面。性格方面要多去听一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

有的时候要多去跟比较幽默的同学学习一下,学习是怎么开玩笑的,学一下怎么去和别人打交道,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一点,让自己成为一个interesting,更有感情这么一个人。

如果还能回到高一那段时间的话,我肯定还会去利用课余时间去发展更多的爱好。因为我现在爱好,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主要还是骑车、健身、拉小提琴、看电影、做美食之类的。实际上稍微还是有一点局限性的,如果还能回到那个时候,我希望是利用课余时间多发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可能养养宠物、去登山、攀岩,尽可能去多学一些技能,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因为生活不仅仅只是学习,还有些事情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当初如果不想学这个东西,虽然可能是个兴趣,但是这个Passion激情一下子就过去了。

张伟用:Kevin是给几年前的自己的建议,其实也是给很多同学的建议了。

Kevin: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高中的三年,自己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式的上升。很多时候,大部分时候的发展其实都是在一个一个level来回徘徊,你可能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自己进步的方式,或者说证明不了自己的进步。

瓶颈期是一段一段的,但是我给自己的建议就是要坚持,要多去参加活动,多去把握住一些机会。比如有的时候你会碰到一个很好的课题老师,你有可能参加了一个很棒的团队,和一些很聪明的人去参加比赛,去参加论文的写作,你可能有机会能进入一个很高水准的夏令营。

在这些这些情况下,你的水平可能是一个几何式的上升,你有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得到一些顿悟,或者是个人水平短期内就会有非常快的提升。在一些迷茫的时候还是要多去找机会,多去做一些事情。有一些事情你做过了,它有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你的财富,有可能培养了你打篮球的爱好,你有可能去和那些孩子在一起,去帮助他们做义工。

这些经历可能在未来是非常宝贵的,要多去尝试,也不要害怕。比如说做这个事情,可能我自己没有什么收益,我觉得还是一旦你决定了,比如说你要去做哪些事情,就要把它做好,不要想着可能在短期内对我有没有收益。

张伟用:然后也请你们展望一下,你们希望在本科院校里面获得哪些东西?在本科阶段的学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另外也请你们说一下将来的职业规划。

Han:因为我现在已经开始上课了,现在是UCLA的Summersession,自己也报了两门课。我觉得这个最大挑战还是显而意见的,首先就是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因为你空有一脑子想法也没有用,首先第一点,你得先要把它说出来。然后你需要把它准确地说出来,我觉得这个还是对一个非英语为母语的人,还是蛮大的挑战,这是其一。

第二就是融入美国社会还不够,融入美国校园文化,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你不能融入到这个团队里面,你会感觉很孤独,自己肯定也交不到多少朋友。这样的话对自己这个心理层面上也不大好。因为现在很多中国留学生本身就是比较内向,也不怎么讲话。到了国外之后可能是不大认同国外的一些价值观,也不大想去交朋友,加上学习压力又大,久而久之就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然后对自己个人来讲是不大好的,应该加强英语交流能力,多去感受一下美国的文化,多去融入到当今社会之中,我觉得这就是现阶段对我来讲最大的一项挑战,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至于职业规划,我觉得就现阶段而言,还是比较想做一名医生。特别是经历了今年突发的COVID-19这个CASE,就觉得做医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并且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做医生,特别是一个外国人在美国做医生肯定是非常非常难的,当然我肯定也是会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除此之外,我还会去展望了一些在生物科技领域的一些科研工作,或者说在制药领域的一些研究性的工作。

不管怎么说,可能自己未来的这个interest也会有变化。但是我觉得这个大概率可能还是在这个生物、生命科这个方面发展。至于会不会变呢?我觉得应该是不会,因为这次COVID-19这个绝对是加强了我在这方面兴趣,也是兼顾了我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这么一个志向,因为从这次整个人类在面对COVID-19的这个表现而言,确实发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太脆弱了。

虽然我们对这个病*的了解正在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增强,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东西我不知道,制药也好,科研也好,它都是得一步一步来,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我觉得就是自己以后肯定也是要投身这个领域去帮助人们去战胜更多的疾病。

张伟用:嗯,Kevin继续吧。

Kevin:首先对于大学生活的展望,我更多的是展望和同学们的交流。大学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学生和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他们可能很有抱负,很有志向,所以你可能会得到一些motivation。

好像牛津大学曾经做过实验,把一些他们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没有老师,只是发给他们书本,让他们互相学习,其实效果也是非常好。其实同学之间的学习可能比老师授课在我眼中更有吸引力一些。当然我认为在眼下的挑战还是学好数学吧,因为数学本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抽象的,尤其是进入了本科学习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抽象的学科,所以能把数学学好,我觉得也是会花费我不少的精力啊。

在大一的阶段,我希望能和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能交上朋友,因为作为亚洲学生,尤其在国外的环境里面,如果想要得到认同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还是多和别人交流。

对于职业规划,我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因为数学未来可以参加的行业会很广泛,目前来说,有可能会从事比如说物理学研究类型的一些工作,或者说会投身于金融行业,包括计算机行业,这些其实都是未来很有前景的一些行业。

比如说最近很火的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物理上来说也有非常多还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说像数论,包括像暗物质这些问题,其实我到现在都不是非常懂,但是我觉得都是可以成为我的研究方向。

目前还没有想好,但是在这个大学的三年中,我觉得是为确定人生方向很重要的三年,因为在这个里面你有可能会读到很多书籍,读到很多电影,比如说和教授也有交流,这些人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所以我也是对未来的这个专业或者说我所从事的行业非常期待。我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在这未来的三年,这也是我的一个个人的期待。

张伟用:好的,想请你们再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保持强大的内驱力?

Han:首先,这是一个性格层面的东西,如果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特别佛系的人,对什么东西都无所谓的话,那我觉得肯定是不会推动自己向前走,肯定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就是不管我目前是怎么样,自己都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要求,然后又是比较自律的话,你肯定是为了你向更好的一个生活这个方向去发展。同时,我觉得就是跟同学的交流,跟家长相处,他们会给你很大的的motivation,如果你有困难的话,他们是会帮助你的。他们对你讲的话、帮助你做的事,都是很有用的。

他们会让你在最人生最黑暗的时刻看到光明,他们会一步一步推着推着你向前走。但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得看自己,就是自己去向自己未来的目标,一步一步去迈进,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

Kevin:至于内驱力,我觉得主要是对于外界给你的压力的一种反馈。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一些外界的压力,但外界的压力其实一直都有,比如说父母对你的期许,比如说同学们在考试中的表现,其实都是对你的一种压力。

比如说Han,我们在一所学校,他的每一次数学、物理都考得非常出色,然后我可能觉得,我就是学习这个专业的,我不能考的比他差,所以我会比他更加努力。

其实就是对于外在的这些因素的一种自我的处理,这就是我怎么看待同学的分数和我的分数的比较。在外在的这些条件里面,我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自驱力。就比如说大家都在做一些什么,我怎么样做得比别人更加出色?或者说我怎么更加努力的去完成我自己的一些目标。

但是当我们毕业了之后,内驱力主要还是来源于我自己对自己的在短时间或者在长期内对自己的一个目标规划,就是说我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想要自己完成一个TASK,比如说我会去背诵一些GRE的单词,虽然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会去考GRE,但是我确实是想把自己的词汇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准,就像这种对自我的要求,其实是会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非常高的自律以及自主性。

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时间也会推着你,会让你变得更自律。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忙的时候,应该就是18年12月份,那个时候学校的考试加上很多活动,加上标化考试都没有好的结果,我特别的忙,基本上只剩下上下课,甚至是在出租车上还要写论文。

其实那段时间你说自驱力,我那段时间不需要什么自驱力的。各种Deadline就已经帮你提供了很强的自驱力,所以我觉得外界的因素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很好的东西。

Han:我是比较容易理解Kevin讲的,关于这个同学之间的Competition,还有外界的压力。我觉得特别是男人得有一点兽性,很多时候得自己去拼一下。其实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我觉得人都是得有那么一种就是原始的野性,就是能促使你自己向前奋斗,特别是因为可能现在是自己上网课上习惯了的,可能就是自己对这方面可能是有点忽视了。但是如果能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就是能有各种各样牛逼的同学在你身边的话,那时候你就是自己真的知道,如果自己不向前的话,那是真的会完蛋的。

有同学在身边的话,就会产生一种竞争的氛围。如果这次他考的高一点,我就要向他学习,然后通过向他学习,我自己也要提升自己。以后我也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更上一步,特别是外界压力,在这种氛围下,你不努力是不行的。如果你不努力的话,那马上就要被淘汰掉的,所以我首先得保证自己是在一个竞争的氛围里。

其次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这么一个要求。但是这其实和现在这个情况有点相悖,因为现在上网课也不需要你费事就有各种各样的,跟同学之间交流的可能也少了,然后学习压力可能因为上网更忙。教授都不会把这个作业难度设定那么严苛的,可能这个竞争氛围也就逐渐消退下去了。

但是自己得给自己设定目标,自己现在身边没有同学,跟同学交流也仅仅是局限在这个聊天上,就是用社交软件聊天这个层面上,但我觉得自己还是得给得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保证一个积极的心态。

就像Kevin所说的,虽然你可能不需要去考GRE,但是你背GRE单词这个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就是说自己得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且一步一步照着这个目标去做。

张伟用:好的,谢谢两位,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主题的访谈环节就到这里好吧,然后呢也请Kevin和Han休息一下。

接着我们进入下一个评论和总结的环节。再介绍一下我们两位特约评论员,首先是MichaelChen,Michael老师是新智教育的创始人兼执行校长,也是为这次活动做了很多幕后的支持和这个推动,非常的感谢。

另外一位是许雅岚老师,许老师是美国亚特兰大国家公学院的校董,在国内的教育企业也非常成功,至美未来创始人兼CEO。我们今天很开心请了两位给我们就前面Kevin和Han的这个精彩的经验分享做一个总结和评论。

许雅岚老师:我想讲三点,第一点就是这两个孩子都好有思想,Han说了他要改善人的身体健康,要为人类做贡献。第二点呢,他们都谈到了要多去参与社会活动,我也同样对Han的这个发言也是很有感触。他之前觉得自己不受同学的欢迎,在做公益的过程当中滋养了自己的灵*,也让自己有成长,他今天能够这么轻松自然的把这件事情讲出来,我相信Han已经走出了过去的这种迷茫,所以我觉得真的要为你点赞,特别的棒。

第三点就是他们从小就在学习英文,给我很多的启发。实际上小朋友从小学就开始学英文,是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的。不管是说你将来出国还是不出国,我认为都应该按照出国的要求去做一个自我规划。

我们的先哲有一句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去做好准备。在社会活动的参与方面,一直是我们在中国教育当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也许在这个公立学校当中是很难实现的。也许对于我们这种民营、私立的学校可能就会在这个方面进行一些加强。所以我也觉得特别感谢两位孩子给我们的精彩分享,让我今天学习到的东西特别多。

张伟用:好的,谢谢许老师的讲解啊。

Michael:非常感谢Han、Kevin你们二位这么真心的分享,我觉得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就跟大家稍微分享两个方面吧。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给他们俩的一些建议,另外一方面就是从他们的整个成长学习的过程当中,给大家做一个我自己的一些观察。

我们这次活动的宣传标题是叫PlayPassionPurpose,玩耍、热情,最后是人生的目的,大概是这样一个概念。其实不管是Han也好,Kevin也好,我从你们两个的身上看到的确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最早不管你是去做这个自闭症也好,还是其他很多活动,一开始也是比较功利心的说,我去试试这个,因为我要做活动,对吧?但是其实到了最后,他们俩最后提到的东西才是他们真正开始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这个尝试或者玩耍的过程当中,有的东西我喜欢,有的东西我不喜欢。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继续去做。

其实我还是这个观点,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东西,最后要变成更深一层的这种学习,就是要找到蕴含在其中的purpose。我觉得这个从Kevin和Han身上其实是可以看到的。就从援助自闭症儿童说起,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因为我身边是有几个朋友的孩子也有自闭症的状况,但是你去看这个过程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觉得太难了。

但是当你真正去参与进去了以后,在这个中间看到了原来自己其实有的东西是可以做到改变的。这也就是说,当你一旦把自我和我之外的社会联系起来,就发现我其实能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这个purpose被你找到的时候。我想有很多家长相信,现在不管你最后是想出国也好,或者在国内发展也好,其实这个方法是一样的,就是从Play这里出发就能找到真正的意义所在,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想要跟Han和Kevin再分享一下,就是这个学习过程虽然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就比如说你们高中结束了,高中结束之后实际上是有一个Reset,但是你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其实也还是会有这个过程,刚才张伟用老师问起来二位的对于未来的这个职业规划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有分享,Kevin就是说,其实我暂时还不能确定,但我知道将来还是要继续学数学。

然后Han的安排大的方向来说还是有目标的,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其实你看到了在大学以后,它又是一个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一般建议很多同学,或是家长也好,考虑的时候能够多一个纬度。

比如说如果你就画两根轴,一个X轴,一个Y轴,一根轴是说我很坚信自己要去学的东西,我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另外一个是我不知道。其实另外一根轴也很重要,就说我是不是了解我自己?或者说我并不了解自己,然后你看把这两条轴画起来之后,那么就会划分为四类人。

大家现在说的都是那种好像有些人,他又知道自己,又知道自己干什么,这种厉害的人实际上是少之又少,坦率的来说,哪怕是在你本科毕业了以后,比如我,现在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今年是我高中毕业30年了,其实我还在自我发现,觉得可能还在其他的地方,我还会感兴趣,所以这不是一个人生的终点。而是为了目标去做的,只是一个过程。

剩下来的还有三类人,有一类是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也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会去做什么,但是如果让你老呆在这个地方也不行。但是其实另外两种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较多的,比如有一类是什么呢?比如说你问他,你想学什么?比如Kevin说,我想学数学,那问你为什么你要学数学,今后想做什么?我不知道,或者他可能更多的就是需要去探索。

就比如刚才Kevin也提到了,不管我是做大数据也好,生物医学也好,或者其他方向也好,也都是数学。那其实这个平台可能也就是在大学这样的环境,他可以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去做了以后尽量打开自己知识面的一个宽度。除非你说,今后我就是完全做理论数学,那我就再继续往里钻。

但是其实是有一个相匹配的过程,找到心中的那个Passion,然后再去找到自己具体的目的。然后另外一种人就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学生也是比较常见的啊,就比如Kevin,Han也是这种,比较大的方向他们都是有的,但是在这个方向里面,到底我今后怎么去做,刚才Han提到一个就说想做医生,那我可以给你一个信息,就说其实你要知道在美国,当然你要做医生肯定要开始做这医科大学预科,最后考医学院这一类的,但你要知道现在医学改变也非常大的,医学现在是一个非常跨学科的东西。

比如说,我所在的这个地区现在有很多这种叫精准治疗,基本上就是DNA拿出来裁取一段,然后让医生来看,现在你的DNA上面哪个序列有问题了,糖尿病是哪个东西坏了,我把这个坏了的裁剪出来,把这个好的贴进去。你可不要笑啊,这个东西现在已经基本上是可以使用的,已经在实验室中完全可以完成的了。

今后就说我可以来诊断你,你是一个中国人,西班牙,或者哪国人,然后我给你治疗,那这个也是医学。但是这个需要你去医学院吗?不一定。有可能你学生物工程做出来的效果是更好的,也有可能你做统计,然后会更有效。

这个就是他们这一类学生大概已经有了一个方向,另外一类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国学生现在看到的是,你问他想学什么啊?[说我想学商],为什么想学商?[我们家里有生意,然后我尽快要回来做生意],但是这个是不是他自己应该要做的东西,这个是不一定的.你是不是了解我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把职业分成三类,有一类是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发明。物理学家、天体学家、牛顿这样的人。音乐家、艺术家也是这样,你要去作曲,你要去画画,在一张白纸上,你要去把它做出来,那么这是一类。

另外一类呢,就是说你不需要做创造性的东西,法律法规已经放在那个地方,你就照章办事就好,这种人如果要做得好,也是非常优秀的。还有一种人是处于中间的,有规律要去遵循,有实际问题需要我解决。所以往往我经常开玩笑说engineer这种人。斯坦福工程学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前有一个T恤,正面你看到这个人走过来说What’syourproblem,然后转身过去以后在背面印的是StanfordEngineer,这个engineer,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我的建议就是同学、家长也好,其实往往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不要去太纠结,说我要去找个什么方向?有时候反而是找到自己,可能要比找到一个好的方向会更加重要。

因为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方向和风格和刚才我所描述的这种不同行业的风格,要Match上了以后,才能是真正自己能够有Purpose,有这种成就感的,那才能是一个快乐的生活。

最后再次恭喜二位。我是四川人,30年前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说,我一定要走出盆地,但至于是有一个什么梦想,当时真的是并没有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可以想一下,我要去英国?还是去美国?我是要去解决人类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

我觉得是特别特别自豪的,我觉得中国这么多年逐步强大起来,看到他们身上的这种特质,我就觉得一点儿都不用发愁,至于COVID-19,或者怎么样,因为未来是他们的,未来的世界他们一定会把它做的更美好。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一个建议,对于Kevin也好,Han也好,就是说当你们走出国门,进到一个美国学校的时候,你们更多的目标应该是变成一个叫Globaltalent,就是变成一个国际性的人才。

但是一定一定要记住:当你变成国际性的人才的时候,并不是说我要去一味的去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你也要遵循你自己国家的文化,所以你要变成一个跨文化的人,如果你想要更好的了解一个异域文化,首先就一定要对自己本国的文化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对于中国文化,虽然说自己天天生活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你们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比如说刚才Han提到的这个就要兽性一点,其实你要知道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很类似的一点是说,这两个民族都是属于叫masculine,就是比较雄性这样的一个性格,就是喜欢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梦想去敲门第6季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