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迅一生最愧疚的女人许广平 [复制链接]

1#

许广平(年2月12日—年3月3日),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许广平

生平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中国国民*浙江省*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开进上海租界,许广平在寓所被捕,关押在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备受折磨,却宁死不屈。最终在关押了76天之后,内山书店为她保释。“食她之赐”安全隐藏4年之久的郑振铎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那么是什么造就这样一个女孩子呢?

许广平,出身近代广州第一名门许拜庭家族。

年轻许广平

家族中人才辈出,涉及*学*三界:

祖父许应骙,18岁就进士及第,曾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是晚清一品大员,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

祖父

许广平堂哥们都是**界大佬:

许崇智,*埔*校创立人,粤*总司令;许崇济是粤*师长,粤*总参谋长;许崇灏与许崇智并称“辛亥双雄”;许崇清,曾为广州教育局局长。

许广平,出身豪门,却没有得到宠爱:

父亲是庶出,家族地位稍弱,加上她一出生便尿遗母腹,哭声洪亮,被认为“克父母”,落地3天,被许配给乡间劣绅做儿媳。

直到年,父亲去世,兄弟分家产,许广平分得唐伯虎真迹,卖了大洋,这就是她日后几年读书的学费。同年她在三个帮助下,解除封建婚约。

几年后,她考进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民国第一师生恋:乱世情,忘年恋

许广平是鲁迅最特别的学生。

年,许广平来北平女师大求学,当时全国女大学生仅人。

年,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兼职国文系讲师,每周讲述一小时小说史。已经42岁的他将迎来生命中的一朵大桃花。

鲁迅

那时课堂上,他面色冷峻,不苟言笑,个子不高,也不修边幅,穿着破烂的长袍马褂,浑身打满了补丁。

那年许广平25岁,坐在第一排的她,被这位博学广见的先生瞬间吸引。每星期开始翘首企盼只有一个小时的《中国小说史略》。后来她听说了鲁迅婚姻的事情,更是百感交集。

之前,许广平刚刚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许广平进入女高师不久,结识了在北京大学的老乡李小辉,许广平称他是“一位热情、好爽、廉洁、聪明、好学”的青年,可惜在年春节前几天,因为猩红热李小辉在正月初七夜里去世。

而鲁迅,从来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鲁迅过一段包办旧式婚姻,妻子是目不识丁的小脚女子朱安,结婚第一天鲁迅就睡进了书房,第三天就回了日本,终其一生这个可怜的女人都没能等来和鲁迅的圆房。

鲁迅原配和鲁迅

鲁迅有一句话在民国朋友圈流传甚广:“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在那个革命年代,认为自己死无定期的鲁迅,为了母亲“愿意有个陪伴”的心愿,“也就随她去了”,在母亲包办婚姻的悲剧下,从25岁到42岁,鲁迅孤寡孑然一身已近20载。

年春,许广平因参与反抗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运动,被无理开除,郁闷至极的她提笔给鲁迅写了一封信:

“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稀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课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座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在听讲时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

书信中并未谈及任何儿女私情,只是以谦卑学生身份向先生倾诉人生和时事的苦闷。

万万没想到,鲁迅收到信当天就立刻写了回信,回信中鲁迅对她的称呼是“广平兄”。两天后,许广平收到了鲁迅的回信,马上又回信:“自己怎敢被先生称为“兄”呢?”

鲁迅再次回信,对此解释:“旧日或近来所认识的朋友,就同学而至今还在交往的,直接听讲的学生,写信的时候我都称“兄”。其余较为生疏、较需客气的,就称先生、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大人之类。”

亲近友好之情充斥字里行间,她惊喜,随又写了第三封信,鲁迅依旧很快回信了。

接着就是第四封,第五封……这一写,便是十年

鲁迅和许广平

两人一生共写了封书信,全部收录成《两地书》,鲁迅序言中自嘲:“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如果一定要恭维这本书的特色,那么我想,恐怕是因为它平凡罢。”

鲁迅这个“怒发冲冠”的冷面硬汉,曾为她写下这样的情书: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最初,许广平也客气地称呼鲁迅为“鲁迅先生”,称自己为“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第四十四封信,她对鲁迅的称呼从“鲁迅吾师”变成了“mydearteacher”,自己的落款从“学生许广平”变成了“你的害马”(鲁迅说她是害群之马)。

就是这些书信中,许广平热情如火地展开追求攻势,两人一波三折的爱情,婚姻的现实与残酷,一览无余。

这一年,依旧多事之秋。

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杨荫榆,是教育部首批选派赴美留学的教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她在女师大推行“寡妇主义”专制独裁受到学生抵制,学生总干事的许广平和刘和珍等6人被无故开除,女师大不久掀起了反对杨荫榆的学潮。为了避难,许广平下半年搬进了鲁迅家中。

合照

对许广平的坚持与勇敢,鲁迅心情异常复杂,长期受封建婚姻之苦,多年禁欲过着苦行僧生活的鲁迅,虽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是他知道许广平和自己相爱了。因为年龄相差太大,又是师生关系,自己家里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原配,鲁迅放下包袱,矛盾了很久: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之后,许广平主动上前握紧了鲁迅的手,鲁迅反握许广平:“你战胜了!”

热恋中的鲁迅书信昵称由“广平兄”变成了“小白象”。

恋爱中的鲁迅简直可爱极了:

听他讲课的女学生很多,他对许广平说,绝对目不斜视;收到她的来信,他说高兴极了;许广平送给他一个印章,他特地买一盒极好的印泥来配它;许广平给他一件自己织的毛背心,他回信:暖暖的,冬天的棉衣可省了;许广平喜欢吃杨桃,他也特意要尝尝;许广平想要两本书,他当即去买,并回信:遵来命,年底面呈;面对周遭的闲言碎语,他坚持将许广平的工作安排在同校,高调回应:我想即同在一校也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

恋爱第二年,因北方*阀迫害,鲁迅被迫南下,许广平同行,因为经济原因,鲁迅去了厦门教书,许广平回了广州,期间两人书信不断。

4个月后,鲁迅又去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许广平担任他的副手。

“四·一二”反革命*变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与许广平又回到上海。

心甘情愿,做同居没有名份的爱人

年秋,两人在上海同居,从来开始了一生只同居而没有名份的日子。

许广平从此自愿放弃出去工作的机会,甘心替鲁迅抄稿、校对、寄信、料理家务,全力协助鲁迅进行革命斗争和写作。在上海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鲁迅东躲西藏,她也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鲁迅一家人

两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出生,是个儿子,取名海婴,意思是在上海出生的婴儿。

许广平难产,医生问保大人还是保孩子,鲁迅不假思索说保大人,在许生产前,鲁迅也着急,发了高烧,他医院,陪在许广平身边,彻夜守护。

因为担心与朱安离婚后,她将不能独立生活,鲁迅没有与原配离婚,因此对许广平就总是满怀愧疚,他担心许广平跟着他会被暗杀连累,上面还有一个发妻原配,他欠她太多。

但除了没有给她一张婚姻的纸,他能给的都给她了:

看她劳累,他满眼心疼;他空闲时候给她讲解日文版《资本论》,教她翻译童话集《小彼得》;他买影院座次,总是买最好的,因为她近视眼。

许广平甘愿接受同居而没有名份的生活。从相爱开始,她所有的时间和青春,都给了鲁迅。这个五四时期走出的新女性,学校运动的领袖人物,因为鲁迅,回归传统,跌落进照顾鲁迅日常起居的琐碎里。

年10月19日,鲁迅患上肺病,周海婴还不到8岁。

周海婴和许广平

弥留之际鲁迅对爱人许广平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爱之深责之切,许广平潸然泪下。

鲁迅去世前,曾为许广平写过一首诗:

“十年携手共艰难危,以沫相濡究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当年是他们的共同好友,一直见证着这对恋人的情感。后来,她在文章中写道:“鲁迅纵然在病中,和面对死亡的时候,除非有她(许广平)作伴,他回拒绝到任何地方去诊治。自从我来到中国,我很少或几乎不曾见过男女之间有这样真挚的爱。”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果然当了“糊涂虫”,她把全部精力用来收集、整理、出版鲁迅的著作,还写了大量的回忆、纪念鲁迅的著作。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年12月,上海的日*为了寻找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和出版家的线索,逮捕了许广平,对她用了电刑等残酷刑法,都无法让这位女战士开口,在日本宪兵司令部拘留76天后,因鲁迅挚友内山完造营救,许广平出狱。

年10月,鲁迅逝世10周年,许广平写下《十年周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鲁迅自从有了许广平之后,始终疼惜爱怜,如夫如父,他对得住许广平托付终生,许广平在鲁迅身后数年之后,无添夫君遗愿,抚育孤儿,恤诸其家,矢志不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