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时节,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复制链接]

1#

人间四月,气清景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桃花怒放、杨柳泛青,

人们祭祖扫墓,慎终追远,难免伤感。

但也不要忘记,清明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之人宜顺应自然,以清为本,保持身心清静平和。

7个要点要谨记

要点一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要点二防“倒春寒”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气温变化大,乍暖乍寒,而寒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春天不要骤减衣衫。应该准备一件可以方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要点三调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节气,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但致病的湿热邪*、细菌、微生物等也容易生长繁殖,感染人体。因此春季也是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多锻炼身体,不要过于疲劳,不要熬夜,以利肝气的恢复和充盈。

2.要多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多晒太阳,吸收大自然的阳气以暖肝阳。

3.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有发热咳嗽要及时找医生诊治。

要点四早睡早起,防“春困”

宜早睡早起,衣着宽松,舒缓形体,心情开朗,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

要点五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过于怀念亲人,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思维。还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

要点六注重锻炼,多享受阳光

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老年人的活动则应在天气和暖、春气盎然的时候进行,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散步运动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要点七心态要平和,舒缓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宅家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倦怠、心情郁闷、焦躁、烦恼等情志波动,因此舒缓心理压力尤为必要。心态要平和,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如过度兴奋、忧虑、悲伤、恐惧,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

转载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