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店巾帼领读人王方寒医学的温度 [复制链接]

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美学教育活动,以家庭读书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推进“书香张店”建设,助力全区创新落实年建设,传播阅读理念,引导全区广大妇女和家庭多读书、读好书,在各自岗位中有作为、建新功,4月份,张店区妇联在全区开展寻找张店“巾帼领读人”活动。经广泛征集、层层选拔,一批热爱阅读、善于分享、积极进取的女性代表脱颖而出。今天,展播“巾帼领读人”王方寒的《医学的温度》。

巾帼领读人:王方寒

医院

----------《医学的温度》
  

我10岁时得了猩红热,两周后继发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心包积液,医院,昏迷三天后被救了过来。除最严重时用过几天青霉素外,没有其他什么治疗,护理却十分周到,绝对卧床,连饭都由护士喂到嘴里。护士们都很喜欢我,一有空就轮着来给我讲故事。60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张病床,那间病房,窗外的那几棵大松树。在那里,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以外的温情。护士们长什么样我很快忘记了,但她们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片柔软的地方,留下了一种特别的美,一种爱的美丽。哦,医学是有温度的!

后来我学了医,年我考进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年底,我被分配到陕西农村一个公社卫生院工作。是病人的痛苦驱使我去努力做事,是病人促使我不断学习。说句实在话,也是在病人身上的实践,让我的临床能力不断提高,是病人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我学会了沟通,增长了本领,越来越得到农民朋友的信任。病治好了,他们感激我;病没治好,他们说“韩先生都看过了,也就这样了”;我收治的病人死了,他们反过来安慰我:“大夫看得了病,救不了命。”有时早上起床,会在宿舍窗台上看到手绢里包着几个鸡蛋或者几个白面馒头,那是老乡们送我的,但没有留名,他们仅仅想表达对我的感谢。每当这种时候,我都感到无比幸福,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加纯洁、更加珍贵的情感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别人做好事,能得到情感上的回报,我很满足。久而久之,我心里就形成了一个理念:为他人做好事,获得人们的好口碑,就是幸福。回忆这些,常令我感叹:医学是有温度的!

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的人不断地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我感谢生命中的许多“偶遇”,这些“偶遇”让我悟到医道中的一些基本情理。60多年前照看我的护士,50年前感谢我的那位农民老伯伯,40多年前我在农村遇到的那些病人,大概许多都已经离开人间了,但是他们留给我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我对医学温度的体验和理解。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扫码一下

关爱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