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情若非久长时 [复制链接]

1#
缺铜会得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09/4253317.html

十五六岁感情刚刚开化的时候,开始喜欢读一些和爱情相关的书,读过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一系列少女必读书目。

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妇人。

马奇太太家有四个女儿,大女儿美格一心追求富足的生活,喜欢“有房有车的京沪土著”;二女儿乔是个假小子,从小叛逆而喜爱文学创作;三女儿贝丝内向文静,弹得一手好钢琴;四女儿艾美年幼时略有些刁蛮娇气,矫揉造作,是最不讨喜的一个。

马奇太太有个好邻居,有钱任性。邻居的儿子劳里从小就喜欢乔,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互相起外号打打闹闹。几个孩子不断受挫,不断成长,一家人热热闹闹。除了小贝丝因为罹患猩红热去世外,一切都很美好。

可能大部分青少年读到的都是这个版本,可惜我一开始就读到了完整版。

后来呢,美格对劳里的家庭教师布鲁克一见倾心,可布鲁克只是一个没房没车没户口的穷小子;劳里大学毕业后向乔求婚遭拒,愤然去欧洲求学,在法国遇到小女儿艾美,两人竟发展出感情;乔从初恋摇身一变成了大姨姐,在失去了竹马和最爱的妹妹后,她遇到一个大她二十多岁,颇有些刻板的德国老教授。老教授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温暖了乔的内心,两人结婚后开了一家孤儿院。

王子和公主最后没有在一起,这个结局引得众多书迷不满,作者当时怕也是收了不少刀片,大家都觉得劳里才是那个踏着七彩祥云带着乔仗剑走天涯的意中人,他们可以逃离世俗,离经叛道,最后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而不是泯然众人矣。在读者心里,乔永远是那个自由的、不妥协的、宁愿做一个老处女也不屑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假小子;而劳里永远是那个热烈顽皮,温柔却勇敢,一直爱着乔的男孩子。

你说,怎么会变成这样。

曾经叫嚣着说单身万岁的朋友突然闪婚了,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平淡安稳;那个看起来最骄傲的姑娘不知怎么喜欢上一个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变得自卑而敏感;身边看起来最甜蜜的小夫妻相处了快十年,其实早就同床异梦正在计划离婚,只因放不下心中初恋。

或许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幻想过“何以笙箫默”里相隔七年重修旧好的执着,幻想过“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矢志不渝的等待,哪怕就像牛郎织女一样每年只得相见一次,也要拼尽一腔孤勇坚持到底。

可是啊,有人坚持就有人妥协。成年人的世界里,爱情永远是奢侈品,也永远是为现实生活牺牲的大多数。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男孩子是个穷小子,和女朋友爱情长跑了好多年,女方终于经不住家里的催婚嫁给了一个北京土著,两人买房生子。男孩子喝着酒发着帖子说,我媳妇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再相遇,或许已嫁作他人妇带着一个可爱的孩子;或许一人风光无限一人仍一事无成;或许已经学会了将就,向梦想妥协,也过得不错。

因为懂得这些不易,所以要更勇敢地去表白心迹,要努力地生活,要对眼前人更加珍惜。我当然希望我们能一起在这条路上走得久一点,更久一点。哪怕最后还是要分手、离婚,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我还是会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因为胆怯而拒绝开始。

人不会因为爱情和婚姻而附属于他人,我们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终归还是孤独的。

而这孤独的路上,若有你相伴,哪怕只是短暂一程,也算不负这一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年前的七夕,爸妈送我去上海报道,离开家胡冲乱闯也有五年了,算不得优秀,但好在极少有遗憾,也算比较幸运。

又是七夕,希望大家都能追到喜欢的人,织女姐姐请让我变得更聪明ヽ(??▽?)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