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11/4325379.html“如果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气,一切从头再来。”
作者:痴未主播:佳萌
“爱任何事物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这话看似有些悲观,可仔细想来,实在是一种再通透不过的人生态度。
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会遇见无数的人:家人、友人、恋人……我们也会经历变化万千的世事,体验跌宕起伏的情感。拥有的这一切,构成我们的生活和全部的记忆。
若是清楚地知道,终有一日将要告别这一切,那么在尚且拥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倾注更饱满的热情,使美好的东西留存得更久一点。
民国初年,就有这样一个青年,他天资聪颖,个性内敛,具有悲观主义的气质,时常感叹青春的易逝,生命的短促,却也因此,更加热烈地爱着青春,恋着人世,力争把存在的每一日,都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他就是梁遇春。
他用自己如烟花般短暂又绚烂的一生,诠释了这样一种态度: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荒谬世事中,清醒的旁观者
梁遇春生于年,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年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在这些年里,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文化界也出现了的一系列变革,新的思想和潮流层出不穷。
作为身处校园的知识青年,梁遇春难免受到影响,但是,无论是对社会流行的风气,还是对思想界权威人士的主张,他都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意识,这使他洞明世事,不曾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五四”运动之后,文化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白话文等主张,竭力追求一切“新”的知识。
学者文人争相发表见解,在校学生也多不加考量,学些时髦词汇以作谈资,谓之“进步”。
梁遇春对这种现象颇为忧虑,写文章议论,称其为“失掉了头”——“我从前老想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各个性格不同,意见难免分歧,现在一看这种融融泄泄的空气,才明白我是杞人忧天。”
另外,他对课堂上教授的固步自封,对学者前辈提出的某些观点,比如胡适所说的“做文章需用力气”等,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显示出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风采。
好友废名在为其散文集《泪与笑》所作的序言中说,梁遇春的为文和为人,都有六朝之风。
其为人,清醒率真,风趣脱俗,身陷繁杂人世,却能保持初心,不盲目狂热,不随意屈从,实在难得。其作文,文思如星珠串天,玲珑多态,“酝酿了一个好气势”。
据说,有次他和废名在市场各订购了一双鞋子,取来后,他写信告诉废名:“鞋子已拿来,专等足下穿到足上去。”
他的个性和文采,都是这样自然流露,充满了单纯和朝气,尽显“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洒脱和意趣。
寻常生活里,热烈的吻火者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作为其好友的梁遇春,为他写了一篇悼文,题为《吻火》。
他用这个浪漫的词,概括了志摩的人生态度——总是对生活充满惊奇,全心投进人世的悲欢,好似无畏的勇者,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
梁遇春对徐志摩理解得这般深刻,大约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一个“吻火者”,渴望尽情投入到人生当中去。
梁遇春对人生的热爱,首先体现在对青春的珍视上。
在《春醪集》序言中,他曾感慨,年少无忧的青春时光,恰似人饮了春醪(醪,指美酒),醉里看花,万般皆好,虽光阴流转,好梦易逝,陶醉其中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因此,他在序言中也说,“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既然知道最终会失去,自然要活得热烈尽兴。
梁遇春对人生的热爱,也体现在他重视种种小事,怀抱着热情而生活。
他看重人的热情:
“人生乐趣多存在对于一切零碎事物、普通游戏感觉无穷的趣味。要常常使生活活泼生姿,一定要对极微末的娱乐也全新一意地看重,热烈地将一己忘掉在里头。”
因为忘我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他总能在寻常世界里,看到些值得留恋和感怀的事物,再以记闲记趣的文字写下来,风格灵动,充满了人间情味。
比如,为赞扬“赖床”的好,他写了一篇《“春朝”一刻值千金》,把常人眼中消极的习惯,形容为一门“艺术”,把自己调侃为对“艺术”有无限狂热的“艺术家”,引经据典地论证了迟起的种种妙处,让人不禁感叹,能把赖床都写得如此有趣,该是个怎样可爱的人呐。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在车祸以后,每一刻都必须热爱自己,和一成不变偶尔夹杂惊喜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由无数小事构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也正因为寻常,我们容易忽略其中的美好。我们需要一些契机来提醒自己,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