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袁克文挥霍完几百万靠卖画为生,年仅42岁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窃取了辛亥革命成功果实的袁世凯,一生共有17个儿子,在所有的儿子当中,袁世凯唯独宠幸长子袁克定和次子袁克文,相较于长兄袁克定而言,其实袁克文自己也知道,父亲对自己的宠爱多少还是略胜一筹的。

后人对袁世凯的评价褒贬不一,和父亲一样,袁克文似乎也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不少读者很难对袁克文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只道他是“有浪子的风流,也有文人的风骨,有叛逆的灵魂,更有侠义的心肠,”由此可见,袁克文的人生就是一段传奇。

01

年的正月里,本就喧闹的天津街头此刻又增添了很多喧嚣,和往日场景有所不同的是,平常敲锣打鼓卖东西的吆喝声已不复存在,人们走出街去定睛一看,迎面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出殡队伍,不用猜,这肯定又是哪位民国名人去世了。

这种连出殡都如此盛大的场面,天津人平日里可见得多嘞!

等到出殡队伍缓缓走过,排在队尾的一个群体却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一时间便纷纷议论起来,“怎么出殡的队伍里还有青楼的妓女”。仔细一看,排在出殡队伍末位的,竟然是多名不施粉黛的青楼女子,她们个个高扎发髻.、头系白绳、身着素衣,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群人是专门被人特意雇佣过来的呢!

可对于天津市民而言,看到这多名青楼女子出现在送葬队伍中,那么这送葬的“主角”就不用猜了,肯定是“二爷袁克文”。

袁克文于年出生于朝鲜汉城,他的母亲名叫金月仙,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朝鲜人,当时担任地方大员的袁世凯在出使朝鲜期间恰巧和金月仙发生了暧味,所以在几番云雨之后生下了袁克文。按照晚清规矩,清朝官员是不可以同外籍女子行婚娶之事的。

可袁世凯并不是无情无义之人,为了能够更好地安抚金月仙母子,他便派人将袁克文接回了中国,随后过继到了自己的大太太沈氏名下。沈氏不能生育,同样也备受袁世凯尊敬,所以这才是袁世凯将袁克文过继到她名下的缘由。

02

身为中朝混血的袁克文,很好地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基因,生来就具有一张帅气的面孔,再加上沈氏对袁克文视如己出,袁世凯也尤为宠爱这个“混血老二”,所以袁克文的生活向来都是无忧无虑且有滋有味的。

除了天生的好皮囊以外,袁克文还颇具文学上的天赋,平日里即便不爱学习,可他仍旧能保持“琴棋书画,样样不落”的水平。在袁世凯看来,他自己都觉得不知道祖上积了多少德,能让他生出这么好的儿子来。

袁克文十八岁那年,就被安排到了清廷的法务部任职,品相极佳的他很快就在任上大展拳脚,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最后连慈禧太后都叫他亲自召到面前要为他赐婚,奈何“太后有意小生无情”,袁克文是个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之人,他不想在包办婚姻的阴影下过一辈子,所以便让袁世凯委婉拒绝了慈禧太后的这份好意。

就像袁世凯自己所言,“老二的风流倜傥随他”,这边袁世凯刚刚替儿子回绝了慈禧太后,那边袁克文就自作主张将花柳之地的头牌美人薛丽清娶了回家。

没曾想,结婚的新鲜劲儿一过,袁克文就对薛丽清一副腻透了的嘴脸,转身继续在“风花雪月”里流连忘返,而且屡屡当着薛丽清的面儿将当时出名的几个花旦抱搂着回家过夜。

虽说袁克文的风流倜傥有些过火,但是国家政治的大是大非他还是头脑清醒的,父亲袁世凯在年对外大肆鼓吹君主专制之际,听到消息后的袁克文二话没说就写文讽刺道:“隙驹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试问当时天下,又有谁敢出此狂言,而且更绝的是,袁克文竟然在袁世凯面前大声吟诵,如此叛逆的儿子可能历史上也没几个。

不过这也恰恰突出了袁克文的叛逆和明理,如果当初袁世凯能够听取袁克文的意见不去称帝的话,可能还能安享晚年,毕竟封建专制的那一套,但当时确实是行不通的。

03

袁世凯称帝后不过百日便病死在任上,身为老大的袁克定主持了袁家的“家产分赃”,拿到两份遗产的袁克文害怕大哥报复,于是在拿到钱后便逃离上海。

来到上海之后,深谙天下大事的袁克文花了十几万打通了和青帮的关系,一时间和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个人打成了一片。

那段日子,过得好不潇洒快活!

来到上海之后,不少当时的北洋军阀纷纷高薪聘请袁克文,实际上就是想拉拢他参加政治纷争。可袁克文自由散漫惯了,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掺和这些杂事,平日里赋诗作画斗蛐蛐、花天酒地醉金迷就好了。

没过多久,袁克文就挥霍掉了此前拿到的两份遗产,据说高达好几百万。一夜之间,袁克文的身价一跌到底,有些时候只能靠在街头卖画为生。钱虽然没了,但是地位和影响力还在,之所以说后世读者对袁克文评价较高,是因为他确实很受拥护。

平日里的袁克.文,前脚刚卖完画,后脚就拿着卖画的钱去买酒喝,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止如此,袁克文还特别乐善好施,哪怕是在穷困潦倒的生命最后阶段,他也依然很大方地施舍着别人。最值得一提的是,袁克文宁愿贫困潦倒也不给日本人办事。

可能老天爷嫌袁克文的前半生过于造作吧,年,正值日本局部侵华之际,42岁的袁克文患上了猩红热,之后不久又染上了高烧,随后便一命呜呼归了西天。袁克文去世之前到的最后一个地方还是青楼,他在那里度过了此生最后的愉快时光,哪怕全身上下掏不出20块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