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文物中的天津
李叔同一件书法真迹的来由
年7月27日,天津市博物馆举行弘一大师李叔同书法真迹受赠仪式。其中,李叔同(署名“亡言”)当年写给天津医师张伯麟的书法横披颇引人注目。其内容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偈句:“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落款“圣觉居士玄览”。
笔者曾于年受官方委托,对这件书法作品(藏于天津市佛协)的来龙去脉进行专项考察,首先确认“圣觉居士”为张伯麟法名(参见《谛闲大师文汇·复天津张伯麟居士函》),后经辗转探访其后人,又获悉一些历史细节。现结合新发现的文献史料,对其生平及其与李叔同的缘分略加梳理。
民国年间,张伯麟既是名医,也是天津西药业领军人物。他还是活跃津门佛教界的知名居士,垂三十年之久。其生于年,原名瑞征,直隶省故城县人,就读于北洋陆军军医学校。年以“北洋防疫处总务科长”身份,通过媒体向公众普及霍乱防治知识。
从《大公报》《益世报》所载医药广告可知,张伯麟在津从医不晚于年。其利用法租界绿牌电车道(即二十六号路)95号的一处三层楼房(今滨江道、山东路交口附近),医院(张伯麟诊所),任院长,又于楼上开设天津神功药房(神功大药房),任经理。其施治有方,讲求中西医结合,擅长儿科、妇科,自制药品“止咳露片”“福坤药片”等均以“神功”为药名。其经营的西药包括治疗雀斑的药水,预防猩红热、霍乱的注射疫苗等多种。
年,张伯麟与盛南台、李唐民等在神功药房二楼设置佛教功德林,周叔迦、徐蔚如、许季上等知名居士都曾来此开展佛教慈善活动。张伯麟号召礼佛者热心赈灾,带领从业者施惠于民,不遗余力。尤其是年长城抗战爆发后,张伯麟积极行动,在《大公报》载文《救伤琐谈——敬告市民及救济会诸君》,呼吁大家从衣、食、住、医疗、运输等方面支援前线、慰劳伤兵。来津难民时增三万余众,其中,尤以妇孺惶惶无依,最堪同情。张伯麟等受天津红十字会委托,于5月底紧急主办产妇收容所(设于佟楼一带)。其长子也是学医出身,天津沦陷前奔赴第二十九军,在佟麟阁麾下任职。
“七七事变”爆发前后,李叔同以向津门友好寄赠书法作品的方式,表达牵挂家乡的深切之情(其中至少有三件书法作品是写给张伯麟的)。张伯麟获悉李叔同早年部分照片原件已交由丰子恺保管后,遂致函请求复制,“遍赠同志”,以弘其德。丰子恺在文章中所称的“天津某居士”即指张伯麟。这些照片在津复制后被广为传播,原件归藏于丰子恺书斋“缘缘堂”,惜毁于日寇炮火。
自年至抗战胜利后,张伯麟相继担任天津西药业、新药业同业公会会长,全国新药业联合会候补执委,天津商会执委、监事、常委等职。他还在北洋大学任校医(《北洋校刊》年第5期载其署名文章《近视预防法摘要》)。解放初,他就任天津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收藏的诸多佛像、佛经、法器及李叔同书法作品等陆续捐献。年起,张伯麟历任中国佛协天津市分会副会长、会长,年任市政协委员,卒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