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人到了大城市,无论穿戴得多么漂亮,自己总觉得气质不如城里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二个原因,既有自信心的原因;也有长久以来农村人被歧视的客观理由存在。如果您也有类似经历,看完这篇文章,或许能找到答案。
1、首先关于城里人歧视农村人的故事
分享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我和我达达(叔叔)一起去城里办事,我达达让我骑一个摩托车,他坐在后面。因为我们急着去赴宴席,所以开得比较快。城里有骑着自行车的、摩托车的、小电动车的,人来人往,车流如织、高楼林立的,我们眼一花,跑错了路,眼看到中午12点了,就更着急了。所以就按了几次喇叭,我达达说,千万不能按喇叭,人家城里人根本不理你的。我不以为然,遇到骑慢的仍然会按喇叭催促。
到一个路口时,一个老人把三轮车往路中间一停,跑去买烟去了。三轮车大,路又窄,那老人也不管不顾,不理会是红灯还是绿灯,后面一堆车走不了。我和达达也跟着着急,我达达下来说把老人的三轮车推到一边,不要碍大家的事,叫了几个人在一起推车。老人买烟回来一看有人在推他车,上来就骂。有几个人和老人解释说,从乡下到城里办事,路途远,下午还要回去。“你们这些乡下来的乡巴佬,把你的手拿开,别脏了我的车”,这老人是个离退休工人,看不起农村人。最后互不相让,交警过来调解后才平息。
2、其次农村人自己不够自信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脸麻子的后遗症,后又患猩红热,高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大无畏斗志昂扬20余年。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谐和论》等。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
这条街上,你手里拿着LV包、用着苹果手机、穿着爱马仕衬衫,能不能让你更自信,更自如。穿戴很多时候只是外在,而自信心源于内在,所以很难让你更自信。最好的方法是练习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更加自信起来。当你觉得自己有问题时,觉得整条街上的人都在看着你,都在笑话你,你的头就更低了。但实际上,没有人会去刻意